针对近期一些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交通运输部昨天表示,“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
面对频繁出现的“专车”违规运营的情况,如何规范专车市场成为热烈讨论的话题。昨天,京华时报记者采访交通专家表示,在目前体制下,“专车”正规化发展需要突破3道坎,即出租车数量管控、市场价格管控,以及从业人员和车辆资质的保证,但目前看来现有格局很难打破。
交通部表态
鼓励创新但禁止私家车接入
交通运输部有关部门表示,当前各类“专车”软件将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根据乘客意愿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服务,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专车”服务应根据城市发展定位与实际需求,与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传统客运行业错位服务,开拓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经营。各类“专车”软件公司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运输供需撮合平台,而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树立品牌意识,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市场现状
专车软件仍“正常”运营
继上海、南京、沈阳等城市禁止以专车形式进行非法出租运营后,北京市政府也明确表态,对于通过互联网和手机软件手段,使用私家车从事非法运营的要严厉查处,进行非法运营的车主最高受到2万元罚款。
京华时报记者注意到,虽然严令已下数日,但滴滴专车、一号专车以及易到用车等软件在北京仍正常运营,而且私家车提供服务的情况比比皆是。
北京市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严禁的是通过软件提供非法运营的行为,而对于专车运营商所说的采用汽车租赁公司车辆和劳务公司人员的做法,目前没有法律禁止。
“但这也为软件运营商打着守法的幌子、持续从事非法运营提供了保护。”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运输局、执法总队、网络监管以及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多次开碰头会,尚未有明确的措施。另外,多个部门约谈滴滴、易到用车等经营商负责人,却只能停留在禁止其非法运营的阶段,没有处罚措施。
背景解读
为啥有大量私家车加入?
今年1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根据规定,约租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司机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允许其从事客运服务;二是车辆必须取得运输许可证,允许其从事运营活动。
北京市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专车软件经营商所标榜的模式符合交通运输部提出的要求,即车辆来自具有客运资质的汽车租赁公司,人员来自有资质的劳务公司。但是应该注意到,汽车租赁行业也是进行数量管控的,政府每年向租赁企业分配指标,“也就是说汽车租赁市场本身就是供不应求的局面,谁也不愿意把指标放在软件经营商那里,让软件公司再扒一层利润。”
所以,有限的租赁汽车数量并不能满足目前日益扩张的“专车”市场。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目前“专车”之所以能让乘客占到便宜,很大程度上是依赖非法运营的私家车。“如果‘专车’市场真有利润,租赁公司本身就会做。”此外,在现有体制下,私家车不需要交税,而且车辆年检与客运车辆都不同,用其营运能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