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职业资格认证的目的是提高职业能力,进而促进就业,但如果准入类证书太多、认证秩序混乱,反而会成为阻碍就业、创业的高门槛
又是一年校园招聘季。回想起3年前的求职经历,朋友小赵至今还在感慨:读书期间忙里忙外考了国际商务专员等好几个职业资格证书,其实没多大意义。“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再加上入职后实践操作,完全能胜任现在干的外贸工作。”
今年8月,国务院决定取消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国际商务专业人员等11项职业资格的许可和认定。近日,北京市启动国际商务专员考试退费工作,意味着这项曾被李克强总理称为“莫名其妙”的职业资格考试,从今年起正式取消了。
目前,我国职业资格分为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近来取消的这些准入类职业资格,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被当作入行的“敲门砖”。自从1994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写入《劳动法》后,“考证热”就不断升温,大学生们和职场新人频频考证,为求职、跳槽做“准备”。但实际上,很多证书并非职业必备,证书也不能与能力画等号。而从报名、复习、参加培训再到考试,频繁考证花费了考生们大量时间和金钱。
更令人担忧的是,职业资格认定过多甚至会滋生一些“潜规则”,使“考试经济”乱象丛生。少数政府部门通过审批、考试等环节大发其财;一些考生可以通过弄虚作假甚至“花钱买证”获得资格证书,每到资格考试前常能听到提前泄题、卖题的消息;还有一些考生考取资格证书后将其出租,以此谋利。比如,为了满足至少5张经纪人证才能开房屋中介公司的硬性规定,“借证”“卖证”现象曾屡禁不止。
推行职业资格认证的目的是提高职业能力,进而促进就业,但如果准入类证书太多、认证秩序混乱,反而会成为阻碍就业、创业的高门槛。其实,劳动者能否从事某个职业,不应由政府包揽下的职业资格许可认定机构来决定,而应交给市场来衡量。就像过去创办公司有一定的注册资本门槛一样,职业资格许可是横在每个求职者面前的职业准入门槛。如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已在全国全面推行,零门槛就能办公司,这些职业准入门槛也应降低乃至取消,为更多人提供就业和发展机会。
可喜的是,职业资格许可已开始逐步“瘦身”。今年以来,国务院共取消了58项中央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并规定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这显然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当然,取消职业资格认证,并不是说什么考试、证书都不需要,像律师、医生、会计师这类专业性强、影响面广的行业,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需要资格证书,而且在准入、监管环节都较为严格。从这个角度看,在取消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考试的同时,对其他职业资格考试进行规范和完善,也同样重要。(成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