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湘西南一个小县城的王永华,几乎每天都会打开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的网站,查看儿子所在班级是否发布了新动态——有可能是一次新的小考成绩,也可能是有关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通报。
一个多月前,王永华跟不满12岁的儿子作了个小小的告别,后者将去到离家400公里远的湖南省会城市长沙开始自己的中学生涯。王永华同时在学校附近租下了一套两居室,把孩子的奶奶送过去长住。
身为乡村小学教师的王永华,是中国千千万万选择让孩子异地求学的父母之一。异地求学,早已不限于高等教育阶段,越来越多的父母,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便将子女送往异地条件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由此带来的人口流动和聚集,已成为教育资源集中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农村学校凋敝、停办,城镇学校优质生源、师资流失,立足公平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市场的力量下实现了某种“公平”又导致另一种 “不公平”。但无论如何,什么都无法阻挡这些家庭寄望于下一代、追求更美好未来的冲动。“这是潮流。”王永华说。
“坑班”择校通道
“我们现在还年轻,而且我们觉得钱花在前期的教育投资上,比以后为了孩子上大学、找工作花钱,会更值。”王永华向时代周报记者如此解释自己送子异地求学的想法和动机。
当下中国,教育投资的观念已经从大城市深入到小城镇和农村。王永华和妻子都是教师,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那是不用说的。
“一年前我带着儿子在长沙岳麓区游玩,儿子看到那里的学校很喜欢,提出想去里面念书。” 王永华回忆。与许多70后、80后父母一样,王永华和妻子也早已适应了与下一代之间更为平等的交流方式。因此他认为,将孩子送出去念书,也是对孩子意愿的尊重。
而非本地生想要进入当地好的中学,唯一的途径便是报名“坑班”。
“坑班”也叫“占坑班”,是在大中城市勃兴的“名校通道”,即一些公办学校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的“培训班”,从中选拔优秀小学生。进入这样的培训班,意味着在重点学校预约了一个位置,所以叫“占坑”。熟悉中小学升学体系的王永华解释,“坑班”可以说是在“就近入学”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下,市场生出的学生择校、学校择生的“旁门左道”。
王永华花1520元在长沙市给儿子报了一个为期15天的“坑班”。通常“坑班”会跟多所中学有联系,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报考合适的中学。王永华的儿子前后参加了两次、每次收费300元的考试,第二次如愿考上了长沙市的长郡梅溪湖中学。
长郡梅溪湖中学是一所2012年新开办的学校,是近年里由当地百年名校长郡中学扩展而来的“长郡教育集团”旗下学校之一。
由于儿子是凭考试成绩被录取的,王永华只用向学校缴纳每学期700元的住宿费,就可以让儿子接受在他看来“比县城中学先进了10年”的教育。为了同样的机会,王永华身边一些朋友,每年需支付2万多元的学费,把成绩不佳的孩子送入长郡教育集团下的其他学校。
在王永华的孩子就读的班级里,“绝大部分是外地生,来自不同的县、市”。
生源流失和爆满
在王永华不久前参加的所在县教育部门组织的一次会议上,教育局领导通报了今年本地小学毕业生的流失数,达到了179个。王永华估算,“这已经接近10%,而且通常来说走掉的是最优质的那部分中学生源”。
王永华教书的地方是一所乡小学,2008年以前,它还是一所小学和初中联办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由于2008年只招收到了6个初中生,学校不得不在这一年停办初中。
今年,王永华所在的小学仅招到了25名新生。而据统计,这个乡本来应有80—90名适龄入学儿童。
就如王永华和他的朋友将孩子送往省会城市念中学一样,当地农村的家长也纷纷将孩子送往县城的重点小学,然后在县城租房、陪读。王永华用“爆满”来形容县中心小学的生源情况。
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的就近入学原则,并不能挡住生源的流动。“之前县中心小学有的班超过了100人,有家长去教育局告状,后来降了一些下来,现在一个班还有90多人。”王永华说。
不久前,云南昆明明通小学发生拥挤踩踏,导致6名学生死亡。此事给全国的小学敲响了警钟——校园的拥挤成为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只是因为楼道里的一块放错地方的海绵垫,就引发了这么大的事故。”同样任教小学的王永华对此嗟叹不已。
家长争相把子女送往县城小学,似乎变成了无法避免的大势所趋。“乡里的学校,不仅学生在流失,师资也在流失,县里面向农村,通过考试选拔老师到城里教书,年轻的、优秀的老师都考到城里去了,留下的都是年老的、考不上的。但凡家庭有条件的,谁还愿意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王永华感叹。
当地教育部门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维护“就近入学”的原则。比如教育局曾向下传达:初中升高中时,当地学校的学生流出本县的,取消原来所在学校的评优资格和奖助学金,若有发生在教师子女身上的,对教师、所在学校均采取“三年不评优”。
“不久前开会通报批评了三所学校,比如其中一所本来有11个学生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但有6个最后去了长沙或其他地方的学校就读。那些办法能有什么用?已经毕业了的学生,还怎么去管?”王永华介绍。
在他看来,县重点中学的高考升学率、教育质量的下滑,除了好生源的流失,跟当地只有一所重点中学、缺乏竞争机制也不无关系。而这又是个难以停止的恶性循环,每个家庭便纷纷用脚投票。王永华称,自己现在所住的街区,“共有十多户人,其中三四家把小孩送到了长沙念中学。”
教育局的规定显然无法“管住”身为教师的王永华,“为了自己的儿子,我还是要把他送出去。而且让他初中就出去,这样可以更早适应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