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公布了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经费达11846.6亿元。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首次突破2%,达2.08%。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科技实力在不断增强。
尽管如此,“真正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的科学家”鲜有出现的事实,仍然刺痛着国人,这与巨额的科技投入形成了一定反差。
针对这一现象,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即将发布。该方案旨在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科技计划“碎片化”和利益固化问题。
相关教育学者告诉记者,这一方案的推出,意味着高层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但改到什么程度,还需看落实的情况。
巨额投入创新难尽如人意
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6184.9亿元,比上年增加584.8亿元,增长10.4%,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41%。
记者观察发现,这一比例虽略低于上年4.45%的水平,但是比“十五”期间3.81%的平均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期间的平均水平高出0.1个百分点。
从2006年的1688.5亿元,到2013年的6184.9亿元,全国财政科技支出8年累计已超过3万亿元。这些巨额的数字背后,是“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取得的大批成果,如天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嫦娥登月工程、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超级水稻等,无不引人瞩目。
然而,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我们的学术成果和技术创新并不尽如人意。在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领域,我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差距明显: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显示,我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平均6.92次,而这一数据的世界平均值为10.69次。根据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国公民2011年申请了560681件专利,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专利申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经费腐败揭“冰山一角”
中纪委官网近日发布科技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证实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已被依法批捕。据悉,李宁在农业大学“财大气粗”,人人称其为“李老板”。事实上,“李老板”名副其实,其名下有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分别在北京和江苏无锡等地。
李宁案仅是科研经费腐败的“冰山一角”。
10月1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再抛出重磅消息:教育部近日组织召开了直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情况第二批专项检查动员部署会,对30所直属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会上通报了4起典型案例,分别是浙江大学原教授陈英旭利用关联公司贪污945万余元案,北京邮电大学原教授宋茂强借用他人身份证冒领68万元案,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教授李澎涛、王新月夫妇弄虚作假套取国家专项资金案,山东大学刘兆平虚开发票骗取341万余元案。
2013年10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科研经费被挪用、侵占、套取的案件,还是时有发生。
“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把获得项目、课题本身作为单位的重要业绩和学者的重要成果,也就是说,只要获得课题,还没有开展研究,研究者就已经名利双收。这种科研价值导向,鼓励学者花心思申请课题,而不是用心做学术研究。申请到课题、经费之后,接下来所想的就是怎样折腾经费,包装成果,再用包装的成果去申请新的课题。”熊丙奇介绍。
“我国科研项目的立项、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成果的评价,一路走来,都由行政部门主导。这带来的问题是,对于科研,普遍存在‘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甚至在教育界和科技界流传着‘说过了,就是做过了,做过了,就是做好了’的说法。”熊丙奇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科研经费腐败的根源就在于很多项目管理者和评价者本身是不专业的,而现有管理体制将管理权限和评价权利给了不专业的人。
深化改革还需全局把握
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提出,将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
“政府不再直接管项目,而是将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上,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财政部科教文司司长赵路说。
方案表明,此次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采用“三步走”的方式实施。2014年,启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在重点领域先行组织部分重点专项进行试点。2015年至2016年,基本建成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基本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的优化整合。2017年,全面按照优化整合后的五类科技计划运行,现有各类科技计划经费渠道将不再保留。
“这次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但是能够改到哪一个程度,起到多大作用,一是要看落实,二是它牵扯到很多方面,科技部管的只是一部分,将来能够起作用的就是在科技部直接管的这部分,管不到的作用就不一定了。”储朝晖表示。
熊丙奇也表示,从目前的方案看,有杜绝“跑部钱进”的良好初衷,但如果执行、落实不到位,“跑部钱进”也许会依旧存在。
储朝晖认为,科研经费涉及管理和评价两大块,目前都存在问题,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和评价体制,才有可能真正彻底解决问题。
而在更深层次上,储朝晖认为,要推动国人一点点改变科研观念。
“真正想把做研究当成自己安身立命之本的人还是太少,‘官本位’的观念较强,很多人即便有这方面的天赋也不会向这方面发展。”储朝晖说,“做科研你要舍得放弃很多东西,但是现实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
另有专家提出,依法治理才是阻止科研乱象的治本之策。我国虽是名副其实的科研大国,但迄今还没有一部管理科研的专项法律。这导致我们的科研管理无法可依,让包括经费在内的各方面工作处于“裸奔”状态。要让科研人员专心科研,认真创新,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