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山大学诞辰90周年纪念日。9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垂垂老矣,但对一所高校,它正值当年。中山大学生于乱世、长在民国,引领中国现代学术转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六次易址后,最终落脚美丽的康乐园。
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的孙中山颁布大元帅令创办“文学堂”,也就是中山大学的前身国立广东大学。而1951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中山大学决定把校庆日后延一天,由11月11日变为11月12日。
大学如要被仰止,终须拥有大师。前辈中大人抱定学术救国的初衷,在动荡时局中拼搏,在抗战的烽烟中坚守,一路披荆斩棘,苦心经营,薪火相传,直到现在。
90年岁月,中山大学积淀良多,她早已是岭南人内心仰止的精神家园。
昨日,中山大学学人文库开放仪式在该校图书馆举行,该文库将收藏中山大学师生和校友的著作,堪称国内高校最完善的学人文库。更为独特的是,因其以文艺复兴后欧洲图书馆的室内风格为基调,融合中山大学康乐园红楼和中大图书馆的历史文化元素,中西合璧,美丽异常,有学生直呼“美哭了”。
中山大学文库设置于南校区图书馆总馆一楼西南侧,占地140平方米,展示空间规划以藏书和舒适阅读为前提,设计则采用16~19世纪欧洲图书馆的流行风格。
中大图书馆馆长程焕文介绍,文库以文艺复兴后欧洲图书馆的室内风格为基调,以红黑黄为基本色彩,融合中山大学康乐园红楼和中大图书馆的历史文化元素,强调中西合璧、古今一体,凸显中大海纳百川的学术特质和源远流长的学术传统。
据不完全统计,已知的中山大学学术著作大约有2万种。根据整理的中山大学学人著作目录,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从现有馆藏中提取近万册中山大学学人著作,分门别类地收藏于学人文库之中。
中大90年
1924年1月24日和2月4日,孙中山两次颁布大元帅令,分别创办“武学堂”陆军军官学校和“文学堂”国立广东大学,武学堂是黄埔军校,文学堂就是后来的中山大学。
1924年6月9日,孙中山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首任校长。11月11日,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孙中山因北上未能到校,但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926年7月1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以纪念1925年3月12日病逝的孙中山先生。
1931年8月,中大开始在孙中山生前选定的新址石牌筹建新校。同年11月11日,学校举行九周年校庆暨新校舍奠基礼。
1938年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中山大学奉命内迁,辗转云南澄江、粤北坪石、粤东等地办学,1945年10月份,陆续复员广州。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广州军管委员会接管中山大学。
195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第65次会议提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任命许崇清为中山大学校长。
1951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中山大学决定把校庆日后延一天,由11月11日变为11月12日。
1952年院系调整,中山大学多个学科调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的文、理科合并。
1952年10月21日,中山大学从东郊石牌迁入南郊康乐园原岭南大学校址。
1958年,中山大学调出部分教师、干部支援暨南大学、广西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大学等20多所学校的建设,继院系调整后,再一次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山大学遭到严重破坏,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四年。
1978年、1979年、1980年和1984年几次进行专业调整,复办地质系、法律系、社会学系、人类学系等。
1978年,中山大学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1981年,中山大学首批招收的四名博士研究生被授予学位。
1986年6月27日,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成立,成为1949年后广东第一所有研究生院的大学。
2000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落成,“异地办学”模式引领全国。
2001年,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强强联合,中山大学实力更上一层楼。
2004年,中山大学有了大学城校区,学校称其为东校区。
2013年,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正式授牌,拥有目前运算速度最快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就坐落在中大大学城校区。
黄埔军校创办11天后,1924年2月4日,孙中山又以大元帅名义连续发布两道命令,创办“文学堂”,这就是国立广东大学,是为中山大学之起源。
国立广东大学最初由3所大学合并而成: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农业专门学校,次年,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加入。
中大首任校长邹鲁,当时是国立广东大学筹备主任,他聘请35人为筹备委员,竟有31人曾出国留学。极为现代的大学定位使国立广东大学甫成立就在高起点上,筹备处也以正规本科大学的模式办校。中山大学区别于过往的大学,既不是一所为旧政权提供智力支持的官学结合机构,也不是为留洋学生准备的预备训练场所,更不是单纯陶冶性情的知识灌输之地。为建章立制,从1924年3月3日至7月11日,筹备处共召开29次会议,先后通过决议案共88件,每四天就要开一次会。
办校需人,也要有财。学校的筹备预算需60万元,每年经费要80万元,但当时广东高师、法大、农专三校囊中羞涩,无力组校。筹款之责压在邹鲁肩上,他还曾争取部分“庚子赔款”,最后得偿20余万元,用来扩充校舍和购买图书仪器。为了办学,邹鲁不惜到处伸手要钱,“形神俱瘁、苦辱交加”。他曾说,为筹款,除没有叫人“爸爸”和向人磕头以外,可说一切都已做到。
学院散落各处,管理不便,校舍毗连市区,不适于修养求学,孙中山便命邹鲁择定广州市东郊石牌为新校址。1932年2月,邹鲁筹备建设中山大学石牌永久校址,建设规模和标准邹鲁定位在“不但求之中国不落后,即求之世界各国中亦不落后”。
抗战8年,中山大学流浪了7年,几度迁徙,三易校址,西迁云南澄江,后又折返到粤北坪石,终于在1945年10月间复员广州,重回石牌。如今,中山大学的四个校区坐落在广州、珠海两个城市,占地面积达到5.971平方公里,绿地面积就有1.5平方公里。最大的珠海校区有3.571平方公里。1.208平方公里的康乐园,古木参天、芳草萋萋,早就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校园之一。
名师
90年间教授人数
增加了二三十倍
中山大学共有校本部专任教师2372人,另有临床教师1286人;院士13人,长江学者和杰青人数全国高校排第八,“千人”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广东重要的科教人才库:截至今年4月,中大共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9人,占广东省总数的近40%,长江学者45人,占广东省总数的50%以上,“千人计划”人才40人,占广东省总数的3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8人,占广东省总数的45%。
到2014年,中山大学仅教师数量(校本部专任教师)就已达到3458人,其中教授745人。这个数字,比起90年前,增加了20~30倍之多。
办学伊始,中山大学就大力延揽各方人才,傅斯年、顾颉刚、孙伏园、冯友兰……名师荟萃,都是相关学术领域中顶尖人物。1924年度下学期,中山大学已有教员227人,其中教授53人,他们多是留学生或国内名校毕业生,有些教员还是前清举人、贡生。
2009年,中大开始为连续服务50年以上的教职工颁发卓越服务奖,15人享此殊荣;也有人留下的是“雪泥鸿爪”,像鲁迅来中大任教140多天,郭沫若前后仅120天,但他们都同样形塑了中大精神。有的教员很特别,留下故事不断,诸如两度在校任教的黄际遇。他学贯中西,兼长文理,能分别为理学院、工学院、文学院开设不同的专业课。学生回忆他称,“爱穿一件玄色长袍,胸前缝有两个特大的口袋;左边放眼镜,右边放粉笔。”
彼时,教师们的待遇不俗,教授享受若干等级的薪金,按进校年期进级,教员(教授)月薪由200元起,每月进一级,每进一级加20元,最高止步于500元。这样的薪资到底有多高?根据记载,当时上海公安局巡警的月薪为10~13元,初提升的工匠,每月工资不过20多元,工龄长、技术好的每月可得40~50元。
1927年,中山大学有过择师运动,授课不济的教师被开除,教师人数不增反降。全校共有教师151人,其中本科教师97人,内含教授58人、讲师39人。新中国成立前,先后来到中山大学服务的中外学者逾千人。其中最为国人熟知的无疑是鲁迅。
到2014年,中山大学仅教师数量(校本部专任教师)就已达到3458人,其中教授745人。这个数字,比起90年前,增加了20~30倍之多。
学科
16个学科学术
影响力进世界前1%
16个排名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
化学、临床医学、物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工程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与行为科学、数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和社会科学总论。
近三年来,中山大学发表了7048篇SCI论文,占广东省总数的近30%;获得7项“973”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占广东省总数的25%;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占广东省总数的60%;高校唯一上市公司达安基因在中大。
重点专科数在全国高校并列第4位,眼科中心在全国排第1,肿瘤中心在全国排前3,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国综合性医院中排第8(其重点专科数在全国排第4)。
1931年,中大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9月,将各学科改称学院。1934年8月,成立工学院;1935年春,成立研究院。至1938年,中山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研究院8个学院、31个系和广东通志馆、天文台、两广地质调查所等近20个附属单位的多科性大学。这一时期,中山大学各教学及科研单位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他们以不俗的实绩构筑了中山大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辉煌。
当时,中山大学的不少学科都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由傅斯年领衔的民俗学在全国占据十二项第一,在各大学中独占鳌头。人类学家杨成志重视田野调查,用双脚开辟出中国最好的人类学之一。病理学奠基人梁伯强在中山大学医学院任教期间,致力于尸解研究,到1965年,中山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尸解总数达7689例,居全国之首。
1952年,中国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院系大调整。中山大学也不例外。调整后的中山大学,设有中文、外文、历史等18个系,另有俄文、会计等4个专修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植物等3个研究所。
中山大学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是在1995年6月。到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合并之后的中山大学拥有了73个本科专业。而如今,这一数字已增长为121个,它们分布在41个学院中。
中山大学近年着力发展新兴工科和交叉学科,广州超算中心落户学校。最新数据显示,中山大学有1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数量超过ESI数据库学科领域三分之二,其中7个学科领域的ESI收录论文总数进入我国“985工程”建设高校的前五。而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12年组织开展的第三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中山大学也有16个学科进入前5,32个学科进入前10。
校友
在校本科生数
全国高校排第六
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约52000人,其中本科生约32600人(全国高校排第6),博士生约5100人,硕士生约15400人(研究生总数全国高校排第8);留学生总量超过3500人,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
人才培养质量高:本科生就业率、研究生就业率、就业满意度、主要行业入门考试通过率等均居全国高校前列。
中山大学有多少校友?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14年,中山大学已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优秀全日制毕业生20余万人。
第一届学生最受人关注。1927年中山大学第一届学生毕业之期,一部分革命学生被捕或被迫出走。明文记载不准毕业者12人,全校实有本科毕业生76人。学生毕业,还有特别的仪式。按原广东大学惯例,有国内外旅行之举,其费用由各生原籍所属县份供给。学生旅行之后,才算与母校告别。
1935年6月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设立研究院,由此使中山大学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研究院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农科院1934级的简浩然是中大研究院的首届毕业生,他也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土壤生物学硕士。那时,他常常在校园参加活动,学会拉小提琴,他一直从事生物学研究,成为中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
成为校友之前,首先是在校学生。国立广东大学首次计划招生520人,第一次招考预科生报名就达到1260人,经初试复试后,共录取了372人,录取比例约1/3。
1981年11月13日,中山大学130多名研究生毕业,这是文革结束后,中国恢复招考研究生制度后的首届研究生,有105人被同意授予硕士学位。到2000年,中山大学在校的硕士研究生2674人、博士研究生771人,创新办学规模的历史新高。而这个数据也在不断地被刷新。如今,中大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约50039人,其中本科生约32563人(全国高校排第6)。留学生总量超过3500人,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
(以上数据截至2014年4月)
历任校长
邹鲁
掌校时间:1924年6月9日~1925年11月;1932年2月~1940年4月。
他对中大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有开校之功;二是建设石牌校区。
顾孟余
掌校时间:1925年11月~1926年6月。
戴季陶
掌校时间:1926年6月~8月任国立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1926年9月~1927年6月任国立中山大学委员长。1927年6月~1930年9月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朱家骅
掌校时间:1930年9月~1931年6月。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取消总务长,改设教务长。
许崇清
掌校时间:1931年6月~1932年1月任国立中山大学代理校长。1940年4月~1942年7月任代理校长。1951年2月~1968年9月任中山大学校长。
张云
掌校时间:1941年7月~1942年5月任国立中山大学代理校长。1948年6月~1948年10月任校长。1949年6月~1949年9月任校长。
金曾澄
掌校时间:1942年5月~1945年12月任国立中山大学代理校长。
王星拱
掌校时间:1945年12月~1948年6月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战时中大校舍为日军破坏。王星拱除修复校舍,添置设备图书资料外,特意从各地聘请一批教授补充教师队伍,如王力、王起、刘节、薛祀光、徐贤恭、潘钟钱等。
陈可忠
掌校时间:1948年6月~10月任国立中山大学代理校长;1948年10月~1949年6月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陈可忠早年曾被聘为中大教授,继任校长后也注意充实教师队伍。
李凡夫
掌校时间:1949年10月~195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立中山大学军管代表。
刘渠
掌校时间:1950年1月~1951年2月任国立中山大学军管会联络小组组长。1950年2月~1952年2月任国立中山大学临时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代主任。
崔金锡
掌校时间:1968年9月~1973年1月任中山大学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7月~1973年1月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
李嘉人
掌校时间:1973年1月~1976年7月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校长。
杨毅
掌校时间:1976年7月~1977年12月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
黄焕秋
掌校时间:1982年9月~1984年7月任中山大学校长。中大师生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秋哥”。
李岳生
掌校时间:1984年7月~1991年4月任中山大学校长。李岳生是计算机专家。在他的任期内,中山大学设立研究生院,还创办岭南(大学)学院。
曾汉民
掌校时间:1991年4月~1995年6月任中山大学校长。曾汉民掌校期间,中山大学先后成立生科院、外国语学院、环境科学系和法政学院等。
王珣章
掌校时间:1995年6月~1999年8月任中山大学校长。王珣章认为,要将系、所归到学院,增加学院的建制和权力,使学院实体化。
黄达人
掌校时间:1999年8月~2010年12月任校长。2005年,黄达人将西方学位授予仪式完整引入中大。
许宁生
掌校时间:2010年12月~2014年10月。在任期间中大提出要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