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归族”众生相 回家比起见爸妈一切都不算啥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肖烨 2015-02-07 10:18 |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有那么一群特殊的人,春节已成“甜蜜的忧伤”。他们既渴望回家团圆,又对回家充满顾虑,这就是近些年涌现出的“恐归族”。截至1月4日,在广东东莞本地一网站上,一个名为《今年过年你不回家的原因是什么呢?》的调查中,“混得不好没脸回去”占比36.36%,排在次席的则是“经济压力大”。你“恐归”吗?除了脸与钱,你还恐啥?
恐
莫催莫逼,让我过个好年再说
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在外漂泊,说不想回家是假。但谈起回家,我又有三怕。
一怕催吃。谁不知道“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道理?尤其我这种连喝水都胖又极度嘴馋的人,对春节各种聚餐真是又爱又恨。高糖高油高热量,时不时还要喝酒助兴,好像不胡吃海喝一番就不算春节一样。就算不外出聚餐,躲在家里,父母也拼命给做各种好吃的,好像平日在外打工的我根本没吃饭一样。吃吧,太撑;不吃吧,怕父母不高兴,左右为难。
二怕催婚。这恐怕是大龄青年们的集体噩梦。过年亲戚串门,话题来来去去都那些,于是咱们年轻人的婚事就成为最重要的谈资。不知道是亲戚们真的在关心我,还是嫌饭菜不够下饭要多下点料,反正有几句忠告是已经出现在饭桌上好几年了:“你也别太挑了”、“你都快三十了”、“是个男的我觉得你都可以嫁了”……表面上不得不装得很感激七大姑八大姨们的关爱,其实内心全是黑线。哦,另外我还有一个愿望,在我还没婚之前我希望我的表妹表哥们也都先别跑那么快,好帮我挡挡这些暗箭。咳咳,展示一下我每年的标准答案“过年吃太胖了,没人爱,嫁不出”。
三怕催房。楼价又升了,你存够首期了没?现在工作几年了,工资多少啊?可以供房吗?对于一个极其不愿意成为房奴的人来说,新春佳节被问这种问题真是够倒胃口。你也不要尝试告诉长辈们你的人生还有“诗和远方”,因为他们的眼里只有“房和附近”,对奋斗了一辈子的上一代人来说,房就是安乐的地方。于是,过年就是给你灌输这一原则的最好时机,什么平时的省钱大法,能做饭就不要下馆子,能走路就不要搭车,最好不要出去玩,因为省钱存首付最重要。
有时候想想,过年真不易,“三大轰炸”从年初一排到年初七,整个家族倾巢而出,久而久之我回家过节的热情被逐步冲淡,既可笑又可悲。唉。 (雅婉)
怯
回家过年需要什么样的“脸”
春节已近,春节回家该是多么幸福的字眼,虽然说,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但一想到我现在混得“一穷二白”:无钱无权无车无房无老婆,整一个“五无青年”,就不禁“暗自神伤”,一想到隔壁老王的儿子在生意场上赚得盆满钵满,早早衣锦还乡,在家等过春节;又听说四婶家小强已经娶了个娇妻生了对龙凤胎,乐坏了四婶一家,顿时觉得自己没脸回家过年。真想以加班为由向家里请假不回家过年,但又怕父母的“夺命连环call”,真是“进退两难”啊。
父母当然希望自己儿女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而不希望他们一事无成。作为一个潮汕人,“混得不好没脸回去”这种感受更加明显,由于潮汕人家族意识浓厚、对家乡感情独特,每个在外的游子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然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给家族长脸。不可否认,父母家人的这些希冀对在外的游子奋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无形给大家诸多压力,有成就者回家风光一场当然是春光满面,而一般打工者可能就压力山大了,我当然算后者。
其二,回到家又免不了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同学聚会,在这里你也会发现,这又是另外一场的“脸面大比拼”:同学A说,我已经升为区域总经理;同学B说,我的生意已经做到东南亚;同学C说,我刚刚加了薪、发了N万年终奖……听得我们这些没升职、没加薪、没做生意的情何以堪。
不过,细想一下,也没有谁规定回家过年一定要有什么“脸”,春风得意、红光满面是脸,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也是脸,只要不是装出来的,就好了。“有脸的”过得风光一些,“没脸的”过得简单一些,年都这么过,不必太在意,你们说呢。(逸飞)
钱
回家过年,需要多少钱?
“今年赚得怎样?”“年终奖领了多少”“买房买车了吧?”……过年回家,亲朋好友“亲切的问候”总让人格外恐惧,都是相识,总不好以“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搪塞吧?说高了,亲戚不相信;照实说,自己没面子。更何况,有时明枪易防,暗箭难挡。一些亲戚还喜欢搞旁敲侧击“这件新衣服不错,看来今年赚得不错吧”“听说公积金贷款变难了,你们房子压力大吗?”“隔壁三姑的大儿子买了一辆豪车,据说光是税费就好几万呢”……总在不经意间,亲戚好友就从你的回答、表情,甚至装扮中解读出你混得好不好,让人压力山大。
更现实的是,各种红色炸弹来袭,给长辈、晚辈的红包冷不丁来个对比,顿时让人汗颜。
可以说,“恐归族”心理障碍之一便是——钱!回家过年到底需要多少钱?谁也说不清。因为这是个“行情价”,价码掌握在你同辈那里、掌握在你父母手里。一切痛苦来自于对比,比别人多了肉疼,少了脸上挂不住。给父母也一样,比去年多了自然开心,少了也忐忑,即使父母没说啥,孩子心里也不好受。
虽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现实却并不如此宽容。和家乡人阔别一年,大家等着看的,是你在过去一年有怎样的“成绩单”。何况一直以来,“衣锦还乡”是中国的传统,混得不好,总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当然,这种心理压力也要一分为二看,一方面,它使我们在过年之际总结,在各种逼问下自我省视,更清晰自己的得失;另一方面,不妨化压力为动力,争取来年赚更多钱。
“恐没钱”并非不可逾越,只要摆正心态,抛弃酸葡萄心理,把亲戚的“问候”当成打鸡血,面对这类问题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陈小雁)
情
比起见爸妈,一切都不算啥
作为一名打拼中的青年,笔者对恐归有着切身的体悟:买票难,早起抹黑刷不到票;催婚紧,相亲介绍眼花缭乱;应酬多,胡吃海喝身心疲惫;没混好,各种攀比压力山大;成本高,一个月工资不够花……可细细分析,这一切的烦恼,归根结底都因自己“想太多”。
所谓“心若在,家易归”,只要有一颗强烈回家过年的心,所有的阻力,都难以对抗看望父母、回家团圆的渴望。客观而言,外界不断释放的物质、攀比信号,的确对人会造成影响,但哲学上有“内因起决定作用”一说,只要自己心够足、意够真,外界的纷扰完全可以一笑而过。
拿我自己来说,恐归很多时候都是被自己所累,或是受到了“面子观念”的牵绊。跟爸妈对自己回家的浓浓期待相比,票难买、火车难挤、成本太高,在辛苦和花销上做算计,实在是太自私;年终奖太少、没混好、职位低,即使全天下的人介意,唯独在家等候自己的父母不会在乎,“子女不嫌父母丑,父母不嫌儿女穷”,相反父母会给予更多的安慰和鼓励;催婚、应酬,是亲人朋友的关爱,透过烦和累窥见他人的关心,岂不应该狠狠地感动一把。
爸妈牵挂了我们一整年,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等来了春节,想着一家人终于可以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出门在外的我们,仅因为过不了内心焦虑和面子关,而不能满足父母“团圆”的期待,实在有些不应该。试想,鞭炮轰鸣、烟火升空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声笑语,唯独自己的父母有些冷清孤寂地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他人喧嚣,内心饱含牵挂,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没脸回家”,是自己吓自己,作为红旗下长大的好青年,我们在外老老实实奋斗,辛辛苦苦打拼,一不违法,二不亏心,“没脸”一说站不住脚;“不敢回家”,是缺乏自信与不擅沟通,没混好、缺金钱、职位低,年轻如我们不必为其所累,未来打拼的路还很长,暂时的窘迫乃至潦倒,都是对自己的历练。况且,游子在外累计了一年的辛酸苦辣,正好可以回到家这个避风港,慢慢舔舐消化,待到负面情绪化解,一个崭新的、充满战斗力的好青年将再出发。
过年了,妈妈喊我们回家吃饭!请丢掉无需有的焦虑,请忽略别人微不足道的评价,背起行囊,大大方方,笑着回家!(唐金凤)
盼
回家过年
何时不再纠结
要不怎么说我们都活得累呢,连过年回个家也如此纠结。真怪老祖宗,弄出一个春节来,你们“父母在,不远游”,过年全家团聚容易,除了战祸、离乱、流放等意外,诗人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体验并没有多少代表性。速度社会,“千里”不算远,物理距离近了,心理距离却远了,不是有家归不得,更多是不敢归。
“恐归族”焦虑源,大而化之,系于外部环境:收入分配、就业环境、交通资源、假期安排、人情消费、社会价值取向等等。譬如,大城市成为资源洼地,吸引人才流入,离乡背井进城,“乡愁”随着就业半径增大而骤升,春运就是此树结下的涩果。过年回家,愁之大者,莫过春运。一张薄薄的春运车票,难倒多少英雄汉,成了游子每到年关便涌上心头的周期性梦魇。纡缓公众“恐归”情绪,小处着手,很具体、很实在,至少给我们一张火车票、一条不太堵的公路、一段带薪假期。大处着眼,注重经济的均衡发展,逐步扭转30多年来“孔雀东南飞”之局面;理顺收入分配改革,发展壮大中产阶层,增加国民收入等等。
小而化之,视乎个人。一个良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说,幸福因比较而生,烦恼则因攀比而生。一味往上比,难免觉得事事不如人,连过年也没脸回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要的就是这份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的豁达与潇洒。缺乏信心、患得患失、自我矮化,成功也会离自己越来越远。同时,过年回家看望父母是孝举,是义理,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父母固然欢喜,默默无闻又如何?孩子回来就好。正确理解过年回家,摆正自己心态,过年回家也许就没有那么纠结、矫情。 (连海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