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uploads/allimg/141211/11-141211110936344.jpg)
南都讯 南方日报记者钟啸 昨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透露,广东近期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全省近4000亿元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水平有望再上新台阶,到明年底将全面建成县、镇、村三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并实现互联互通,到2016年底力争建成全省统一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体系。
省委副书记、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马兴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邓海光主持会议。
马兴瑞指出,目前,全省农村村组两级现有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数额庞大,市场价值巨大。推进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三资”监督管理,有利于有效预防腐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资产保值增值。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及配套政策。
黄先耀强调,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是抓好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要依托政务服务体系统筹建设全覆盖的“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强化“三资”管理服务平台电子监察功能,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大村居干部腐败问题查处力度,落实好党委领导、政府主管、纪委监督“三个责任”。
数字
全省农村集体“三资”市值远超国资总量
据统计,到2013年底,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总量达3954亿元,占全国16.5%,居第一位,约相当于省属企业资产总额8059亿元的一半。而如果加上全省3933万亩耕地、15082万亩林地、2539万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性资产,我省农村集体“三资”的市场价值将远超国有资产总量。
记者从会议获悉,我省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中,农村集体资金使用不公开、资产经营管理不规范、资源交易不透明,导致农民合法财产权利被随意侵犯,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近年来,我省农村基层干部涉“三资”违法违纪案件也呈高发多发态势,侵占涉农资金、惠农补贴,随意挥霍集体资金等问题并不鲜见。据统计,2012年全省共查处村(居)干部2340人,2013年查处2556人,今年1- 9月查处3350人,比去年全年增长30%.其中,涉及“三资”管理的占60%以上,权力寻租、集体腐败、家族腐败的案件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小官小贪”频繁发生“小官大贪”触目惊心。
据省信访部门统计,近年来群众到省委、省政府上访的批次和人次中,涉农上访占了40%,居各类上访事件之首,而其中反映农村土地及“三资”问题的占了近七成。
亮点
4000亿元资产,“大管家”怎么管?
据省委农办介绍,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下一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将建设成为一个农村的“大管家”。
“成为一个政府主导,管理‘三资’、服务‘三农’、规范产权交易的非营利性机构。”省委农办表示,这一平台将整合现有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林业产权管理交易平台、农村财务监管平台,以及各地探索建立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的所有职能。
下一步,将依托现有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加快建立覆盖县(市、区)、镇、村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体系。
现阶段,政府投入“三农”改革发展的资金、农村集体所有及经营管理的资金资产资源、工程项目建设等都将成为平台监督管理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了支农惠农资金、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农村集体资产或资源产权流转、集体经济股权的分配、流转、处置等。
在此基础之上,各地将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三资”登记管理、定期清查、审计通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农村“三资”一体化管理体系,健全“县级监控、镇级监管、村级公开”的网络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农村“三资”管理的实时化、全面化和全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