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uploads/allimg/141030/1011056413-0.jpg)
李骁/制表 彭春霞/制图
中金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的离职引起市场一片愕然,而小券商航天证券的人事大动荡却鲜为人知。
航天证券——这家曾是航天科工集团控制的券商,尽管规模不大,但因“航天”二字而被业界熟知。随着航天证券控股股东,今年3月份变更为珠海金控旗下的珠海铧创之后,该公司高层、中层大面积的人事地震在持续。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司易主,股东方更换部分负责人可以理解,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中高管理层大范围变更不多见。
高管集体离职
10月底,航天证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郁蕊芬离职后,航天证券有高管任职资格的仅有4人:董事长李克难8月20日刚取得董事长任职资格;新总裁宋卫东;刚从太平洋证券跳槽过来的副总裁武助惠;另外一位是上周刚获批高管资格的总裁助理胡桢。
与此同时,在上海证监局网站上,航天证券正在批量申请经理层人员的任职资格,包括合规部总经理吴迪、经纪业务管理总部总经理张志军。
这种尴尬局面的出现,源自短短数月内航天证券高管集体离职:原董事长王云林,2014年4月中旬离职;原总裁詹毅超,2014年7月底离职;原分管经纪业务、研发、金融工程等部门的副总裁金涛,2014年8月底离职;原总会计师、合规总监、财务总监徐伟琴,2014年9月初离职;原分管投行、资金结算、信息技术和协管总办的副总裁兼董秘郁蕊芬,2014年10月底离职。
“这些离任的高管,多是航天证券的老员工,有的甚至还是航天科工2005年接手久联证券(航天证券的前身)时就已在公司。”航天证券一位内部员工说,尽管这些人在市场上谋一份职务并非难事,但如果不是遇到了特别的变故,谁愿意离职呢。
航天证券的前身久联证券于2000年9月设立;2005年3月,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股东对久联证券实施重组并变更为现名;2010年1月,航天证券注册资本增至6亿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及所属单位持股比例占90%;2014年3月,珠海金融投资控股(以下称珠海金控)旗下重要金融平台——珠海铧创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称珠海铧创)通过增资扩股形式进入航天证券,成为航天证券控股股东,注册资本随之增至12.8亿元。
新股东的引入、注册资本金的大幅增加,对于当时仅有4家证券营业部、业务较为单一的航天证券而言,本应是件好事。不过,剧烈的人事变动,亦从换了控股股东后拉开序幕。
中层大洗牌
航天证券本轮人事变动,被波及的多数中层被调岗、降职。来自航天证券内部员工的统计,珠海铧创入主航天证券后,职务发生变更的中层负责人至少有10位。据了解,被调整的中层包括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总办负责人、经纪业务部负责人等。
“总部中层大面积调整,营业部负责人也难幸免。”一位航天证券内部员工称,证券营业部负责人原本享受中层待遇,珠海铧创接手后,中层待遇均被取消,目前已有一家营业部负责人被撤换。
“新管理层认为他们带来的人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航天证券原来的人不行。”一位航天证券资深员工称,这也是上述中层被调整的原因。有多位航天证券中层及业务骨干,在珠海铧创入主后,发现苗头不对,没等岗位调整,就自行离职找好了去处,包括研发部负责人、金融工程负责人以及研发部几位资深研究员。
对此,深圳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这几年国内证券公司因控股股东变动等原因,引发的人事地震非常多,但一般都有一两年的过渡期,而没有航天证券这般着急,“毕竟,人员的稳定是业务开展的前提,一般的券商也还会顾忌社会影响和担心公司品牌受损的。”
在通过调岗降职调整旧员工的同时,新管理层还对薪酬及费用报销进行调整。上述航天证券员工称,该公司对员工待遇采取新老划断,同一级别的岗位,做的同样的工作,新股东和新管理层招揽进来的新员工,薪酬明显高于航天证券老员工。
“不仅如此,新管理层进入航天证券后,严控各部门费用,正常费用申报往往受到影响,但新员工一般不受影响。”尤其让老员工不满意的是,有些总部业务和职能部门作风蛮横,效率低下,一个普通流程能走将近一个月而不予审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