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债务累卵背后:十年疯狂扩张 深陷债务泥潭(3)
来源:新京报 编辑:周丽平 2014-10-05 09:40 |
继任者贾宝军为何未能挽救中钢
黄天文之后,其继任者贾宝军走向了一条相反的道路。但一系列剥离不良资产、为中钢“瘦身”的动作并未收到成效,中钢债务高企、盈利能力较差的局面仍未改变。
2011年5月,在中钢集团任职未满一年的贾宝军“临危受命”,接过了集团总裁一职。他最大的任务就是帮助集团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
和黄天文“大刀阔斧”式的扩张模式不同,上任初始贾宝军开始不断剥离资产,为中钢集团“瘦身”。
中钢集团相继出售四川炭素有限公司、杭州湾大桥项目股权等资产,以换取资金进行“输血”。与此同时,占用资金量较大、库存高企的业务板块也遭到大幅削减;此外,黄天文治下运作整体上市的“长江”办公室遭撤销,同时贾宝军还开展事业部改革,对中层基层干部进行重新竞聘上岗。
但贾宝军的一系列措施并未给中钢集团带来转机。
2011年,上任初期,他曾提出中钢集团在2012年业绩确保6亿利润,争取10亿利润,但当年钢铁业整体低迷,中钢集团2012年的业绩也不理想。当年集团亏损接近20亿元,从2010年以来连续3年亏损。中钢集团2012年的资产负债率也攀升到了98.1%。
贾宝军上任3年之后,中钢债务危局再度爆发,民企占用资金较多、负债高企以及企业盈利能力弱的局面并未改变。
在中钢内部员工的举报信件上,更是将中钢目前的危局责任归结于贾宝军头上。信件中称,贾宝军本身做钢铁业出身,对服务业务不熟悉;同时,在人事方面,贾宝军也被指排斥异己,导致多位“老中钢”的出走。
谈及贾宝军对集团的瘦身策略,一位离职的中钢内部前高管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瘦身是不是有效果,合不合适,都值得商榷。很多资产被低价卖出,缺乏战略投资的专业判断,对企业其实是很大的伤害。”
在他看来,作为中钢财务危机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张牌”,山西中宇40元亿元的债务解决方案就令人吃惊。40亿元的债务,最终削减为10亿元转托出去,中钢直接承担30亿元的亏损额。
“其实那个厂子本身价值可能在80亿元,如此低廉的价格,对集团本身相当于放血。”该人士称,像这样的例子还不在少数,再比如中钢出售的杭州湾大桥股权,公司是项目的二股东,只要项目不倒,是可以长期盈利的。
“中钢曾是国资委旗下的标杆企业,为什么衰败的速度如此快,不能光归结于市场不好。”该高管表示,这些年中钢集团经营不善,明面上是战略规划、投资失败,本质原因是管理层没有把心思真正放在业务上。 新京报记者 刘溪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