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闭幕再现"双降" "新常态"考验中国制造(2)
来源:新华网 编辑:肖烨 2014-11-05 09:30 |
10月31日,广交会上的“采购商二代”、来自法国的8岁米森在广交会三期上体验一款迷你台球。当日,第11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三期在广州开幕,本期交易会为期5天,主要参展商品为办公、箱包及休闲用品、食品、医药及医疗保健、鞋、纺织服装等。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新常态”考验中国制造
那么,该怎样看待并应对这种稳中有降的市场态势呢?
“在企业看来,这就是当前外贸的‘新常态’,应当冷静、客观地对待。比如我们轻工产品,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多保持了两位数左右的增长速度,但也要看到,中国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种类商品的全球市场主要份额,且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已经没有继续大幅扩张的市场基础了。”中国轻工商会副会长李文峰说。
事实上,从本届广交会看,“新常态”已经渐成企业共识,中国制造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死挑战和考验,不少中小企业已经率先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我们招一个工人的月工资已经上涨到了4000元-5000元。”浙江省宁波电池电器进出口公司销售经理丁涛说,“每年春节过后都会出现招工难的问题。”
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让采购商也抱怨不已。来自德国的麦太保公司OEM采购总监弗兰克·拉卡托斯告诉记者,中国人工成本每年都在上涨,涨幅远远超过德国人工成本涨幅,终端客户对产品提价越来越难以接受。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在当前外贸增长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应“知难而上,深耕细作”,适应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坚持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适应大数据时代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些品牌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表现优异。海尔集团中东非大区营销总监张庆福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海尔白色家电产品出口增幅达到5%,其中空调产品前7月同比增幅达到11%,电视产品前6月同比增幅达到9.5%。他说:“在我们看来,市场形势变动是必然的,优秀的企业应当有能力适应这种变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