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村:广州地价最贵的城中村(2)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肖烨 2014-12-12 09:21 |
石牌村的小巷。
变迁
从“种菜”到出租
登高远望,石牌村被天河的高楼大厦包围,低矮的楼房密密匝匝,但这样一块0.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0年的统计数据已住了5万人,人 均所占地面积只有1.3平方米。如今村委表示,本地人差不多还是9000人,外来人口增长到八九万左右,用“见缝插针”都难以形容人员密集度。
石牌东路垃圾中转站的陈叔也点头称是:“人越来越多!”每天村子拉出45~50吨生活垃圾,比前3年增长了两位数。
与其他城中村不同的是,石牌村聚居的人口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像陆青这样的在电脑城、天河商圈打拼的外地人,占大多数。周围十多家电脑城、中高端商场将石牌村包围,带来了数万就业机会,也带来了一条村子在急速涌至的城市化中迅速蜕化的传说。
这是石牌村村民董晓波30年前不敢想象的事。1984年村里搞土地承包,他住在一片茫茫不尽的菜地旁,村里最多高达2655亩蔬菜,源源不 尽地送往广州老城区。每逢圩日,附近几个大集市骤然热闹,熙熙攘攘的人流,撞翻箩箩筐筐,那时董晓春憧憬的下半生,还是一首田园牧歌。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成千上万的打工者涌入广州,附近郊区便宜的农民房自然成了他们第一个落脚点。
董晓波迅速将原来的房拆掉,那还是清代遗留下来的青砖瓦顶平房,翻建成七层高的水泥楼,一下子改造成20多间单间出租屋。他的表哥、姨妈、 大舅子也纷纷行动,每家每户都分厘必争,阳台飘出街巷相互“接吻”……1981年~1998年,全村迎来改建、新建住宅最高峰期,被改造的共4643间, 最终形成了今日的“握手楼”格局。陆青描述了2009年第一次来石牌村的感受:“这里的阳光、空气可以卖钱的。楼层低点不透风没有光,便宜;五六楼看到一 点天空,嘭,价钱涨200块!”一到清明前后连绵的潮湿天,石牌村的太阳更加值钱。
尽管城中村看起来不宜居,但500~600元左右一个单间的低廉租金、靠近的城中心,吸引了源源不绝的外来人口,迅速改变了村里的经济形 态。石牌村有朝阳、绿荷、踏槐等20多条大街,诗意幽静不再,临街商铺与楼上租屋两个空间,分割了本地人与外地人两种生活形态,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我生 态格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