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客”到“创业”,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来源:新华网 编辑:肖烨 2015-01-29 09:41 |
新华网深圳1月28日电(记者吴燕婷)2008年,毕业两年多的潘昊从英特尔公司辞去产品工程师的工作,从小喜欢捣鼓小发明的他在北京租了农民房,成为一名“创客”,开启了自己的“逐梦之路”。
如今,潘昊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发明家”梦想,创办的“创客空间”——矽递科技正在为全世界超过16万多的“创客”提供分享及交流平台,且至今已有接近2000多种标准化开源硬件模块从这里走向世界,这些包括传感器、控制、通信在内的高科技模块,也许不久的将来就在消费者使用的手机或小家电中出现,为大众带来高科技的体验。
多年前,欧美“创客”们用不到波音公司1%的成本研制了无人机,这架无人机实现了众多的功能,人们由此看到了“草根科创”的力量。如今,这股“草根科创”的风潮正在席卷中国。
中国民间的“创客”团体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形成以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上海新车间为三大中心的“创客”生态圈。记者在与这些“创客”的交流中感知到,这些根植于民间的科技创新,大多开始的时候是“孤独上路”的,但随着“创客空间”的出现,这些“草根科学家”开始聚众“拼车”,创新的交流成本及经济成本大大降低。
深圳市乐美客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兴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创业之初的窘态:“刚开始创业时,当时费了很大的劲才做成个半成品,因为从创意到产品,涉及工程、成本、客户体验、数据检测等,再加上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办公场地,碰到很多困难。”
庆幸的是,刘兴华“转角中”遇到了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创客学院,在学院负责人的帮助下,刘兴华和他的“小伙伴”们搬入创客学院,在这里迎来了他们事业腾飞的新起点。
实际上,“创客”密集的北上广深等地政府已经注意到并开始重视这些来自民间的“科创”力量,并纷纷为其发展创造条件。例如,上海市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建设100个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配备DIY实验设备的“社区创新屋”,鼓励普通市民开展创意和创新实践活动。
除了公共分享平台,对于“创客”们来说,实现从“创客”到“创业”的转化,资金支持必不可少。
潘昊坦言,“刚开始企业注册时不算高科技企业,因此没有税收优惠,很多优惠政策也不适合创客,但随着国家对民间创新力量的发现和重视,政策慢慢有调整了,现在我们去海外参展,很多费用都可以补贴。2014年下半年开始,科创委开始向柴火提供补贴,把柴火定义为孵化器,针对孵化器就有专项的资金支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创客空间”与风险投资合作建立了以产业链为支撑的孵化中心,利用专门的投资基金支持孵化器内创客项目。
此外,针对“创客”的一些衍生服务正在不断涌现。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部署对“创客”们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及风投人士也在这里看到商机,包括富士康、海尔在内的一些制造业巨头企业,开始投入“创字”界并寻求合作,如富士康的Innoconn工厂,就是为“创客”生产个性化的作品而设立的,且没有数量下限。
毫无疑问,在科学创新被高度重视的今天,中国的草根“创客”们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