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全面回归一线城市拿地
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2月份,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卖地收入达198亿元,环比下降62.7%,与去年同期的528.8亿元相比,同比下降幅度约为63%。
从开发商的具体表现来看,2015年2月份,20强房企在全国范围内总计拿地金额达160亿元,环比下跌67.5%。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春节假期土地供应减少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房企对于一线城市土地的争夺非常激烈。以北京为例,在不足50天内,北京土地市场成交额达到了452.29亿元。
无独有偶,据记者了解,2月5日,上海大宁挂牌一幅新地块,挂牌起始价为60.67亿元。据悉,该地块将成为新“地王”,而上海3月份预计有超过145亿元的土地出让。
值得注意的是,2月11日,当代置业以17.35亿元拿下上海闵行区一幅地块,成交楼板价18777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95.55%,可见竞争的激烈程度。
事实上,上述现象也折射出房企的主体拿地思路,即全面回守一线城市及部分重点二线城市,撤离三、四线城市。鉴于此,一线城市的土地价格被不断推高。
对此,张大伟认为,地产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不但要有资金实力,更要有运营和资源优势才能抢得市场份额。
一线城市房价将上涨
事实上,房企争相抢夺一线城市土地储备的背后是有逻辑的,即房价正呈现上涨趋势,即使一线城市成交量减少,也能通过降价迅速实现反弹,进而资金回笼。
“虽然从各大城市楼市成交表现来看,2月份都出现了大跌现象。”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记者表示,但实际上楼市并未出现明显降温迹象。
根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2月份,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与商住)共实现成交3496套,成交面积36.36万平方米,虽然环比分别出现61%、58%的下滑,但是同比却出现大幅增长,成交套数与面积的涨幅分别高达80%、64%。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向记者表示,有不少房企选择了推迟了楼盘开盘时间,不少项目计划在去年年底或1月份开盘,但政策力度不大,导致市场预期虽有改善但无力支撑楼市成交的持续向好,因此项目在制定开盘价时难度较大,低价入市则难以提升最大利润,定价高则又怕市场接受度不够,因此推迟入市,等待市场局势进一步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