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很明显,在经济改革的攻坚期,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仍然处于触底阶段。
同时,从2014年楼市表现来看,受到银行信贷紧缩、“钱荒”的影响,继杭州、常州、温州、宁波、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个别楼盘大幅降价逆袭之后,南京、广州、宁波、西安、神木等多地出现中小房企倒闭破产或“跑路”的现象。
笔者认为,尽管大部分城市楼市限购政策已取消,“央四条”与降息等刺激性政策也出台、各个地方政府也出台“救市”措施,楼市在年底也出现“翘尾行情”,但是,“翘尾行情”的背后是房企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的背景下完成的,而这并不意味着翘尾行情可以继续延续。因为,对于房企来讲,在新的一年里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的压力减少,楼市又将重新回归到没有房企冲刺销售业绩的正常的供需状态,此时,对于大多数大中城市来讲,一方面仍然受制于银行“惜贷”等因素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仍然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楼市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整体市场仍然有去库存的压力。
那么,当前宏观经济触底的基本面背景下,预计2015年货币政策会有哪些变化特征,楼市调控政策执行层面预期会有哪些变化?刺激楼市需求的政策会否出台?2015年整个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如何?笔者逐一进行解读。
特征一:宏观经济触底阶段,定向宽松货币政策有望延续,但对楼市投资风险控制会进一步加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宏观经济处于触底阶段。2014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同策咨询研究部研究显示,当季度GDP增速与CPI增速累加值小于10时,整个经济基本面面临滞涨的压力,货币政策将有定向宽松的趋势。当前来看,2014年GDP增速与CPI增速累加值为9.2,刚好处于这一区间,单纯从指标意义来看,当前国内具备货币政策“微调”走向定向宽松的特征,仍然具备继续降准或降息的空间。
从未来中国预期的经济增速走向来看,由于持续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基本面有下行压力,经济增速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并且2015-2016年GDP增长目标极有可能从今年的7.5%下降到7%左右。从上述的角度来看,中国货币政策短期内由当前的定向“微刺激”开始转向全面刺激的可能性加大,而从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表现来看,中国央行已经开始全面降息,预计随后存款准备金率也会下调。
此外,国家统计局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M2同比增速基本控制在13%的年度控制目标内,总体略微偏紧。预计在宏观经济触底阶段,定向宽松货币政策有望延续,2015年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仍然会保持在13%左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行业信贷环境会全面宽松,笔者认为,政策层面对楼市投资风险控制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从市场基本面来看,进入2015年,即使2014年下半年以来各类“救市”政策出台,楼市在年底也出现了“翘尾行情”,但是,市场库存偏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大多数房企的盈利状况仍然堪忧,企业也会面临一定的资金面问题。因此,从2015年上半年银行信贷大背景来看,即使央行降息也不会改变银行继续“惜贷”的行为,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银行对于中小房企的贷款仍然是比较谨慎,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松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会无限制再给房企更多的“救命钱”,甚至当前金融机构为了控制楼市投资风险已经开始对于中小企业“停贷”、“锁房”,这些因素成为2015年年初类似于深圳、杭州、上海等房企被“锁房”而导致企业资金面危机的导火索。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进入2015年政策层面对楼市投资风险控制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特征二:2014年投资销售均下降,房价下跌仍然是主流,2015年大多数房企资金面仍紧张,“去库存”仍然是市场主旋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比2013年回落9.3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79592万平方米,下降10.7%,降幅扩大1.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4877万平方米,下降14.4%;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2013年为增长1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1%,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3.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7.2%。房地产市场在2014年表现并没有明显起到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
而从房价表现来看,2015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变动情况:(一)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6个,上涨的城市有1个,持平的城市有3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2%,最低为下降1.3%;(二)与上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8个,上涨的城市有2个。12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2.1%,最低为下降10.3%。
从涨跌城市个数看,在楼市政策聚焦至“千方百计去库存”的市场背景下,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在小幅减少,数据透露些许暖意。
但是,从2014年全年来看,尽管限购政策取消、“央四条”政策出台、降息、年底房企销售业绩指标等因素,年底楼市翘尾拉升全年成交量,但整体市场仍然有去库存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264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15096万平方米,增长5.9%;201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2169万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2374万平方米,比2013年末增加1287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比11月末增加1352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202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361万平方米。
因此,总体来看,截止2014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当中房价下跌城市的绝对数量仍然占据主流,并没有改变,并且仍然会在2015年上半年继续延续。
此外,对于房企来讲,在新的一年里由于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的压力减少,楼市又将重新回归到没有房企冲刺销售业绩的正常的供需状态,此时,对于大多数大中城市来讲,一方面仍然受制于银行“惜贷”等因素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仍然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楼市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这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资金面。
从2015年上半年银行信贷大背景来看,即使央行降息也不会改变银行继续“惜贷”的行为,当前金融机构为了控制投资风险已经开始对于中小企业“停贷”、“锁房”,这些因素成为2015年房企出现资金危机的导火索。
从2014年12月份36个大中城市存销比(库存压力指标)变化来看,由于“救市”、房企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等因素,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回落至合理区间,但是,库存压力仍然较大、市场去化周期在15个月以上、市场基本面表现欠佳的城市仍然占到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在2015年之初,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由于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的因素降低,导致市场去化速度降低,去化周期还会略回升,此时,“去库存”仍然是市场主旋律,房价在2015年年内仍然有下行压力。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政策层面仍然保持定向宽松状态,以尽快去化市场库存。比如2015年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国内房地产并没有出现危机,房价适当波动是在挤出投机性需求,2015年将稳定住房消费。
笔者认为,尽管楼市调控政策走向定向宽松的趋势仍然会继续持续,但是,库存较大的局面并不会在短期内改变,银行“惜贷”的现象也会继续持续,此时,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房企仍然会面临资金面紧张的问题,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有可能有更多的中小房企面临被“锁房”的市场风险,由此可能引发金融机构强化投资房企的风险控制的连锁反应,最终诱发房企资金面紧张,导致更多的房企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因此,对于房企来讲,应该未雨绸缪,继续坚持跑量的高周转策略,加大去库存力度,通过尽快回笼资金减轻企业资金面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