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201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举行。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gd/uploads/allimg/141129/1012105492-1.jpg)
陈建华在论坛上发言。
南都讯 记者刘军 实习生李芳菲在昨天广州“一奖两会”(即:第二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及201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的“企业创新推动城市发展”论坛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表示,今年开始将连续三年大幅增加财政的科技投入。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企业发展最难的就是转型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昨天分享了他们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的经验。
李河君及其领导的汉能集团曾在全国各地、包括他的老家河源市投资太阳能项目,其中多个项目都曾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备受质疑,一度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昨天的会议上,李河君认为汉能集团花4年时间完成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奇迹。李河君感慨:“企业发展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转型,转型的死亡率50%。非常难的一件事。我们很多伟大的企业也要转型升级,这事千万不要随便搞,这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把自己干好还好,但也要面临死亡的可能。”
汉能集团是如何实现成功转型的?李河君认为是他所实施的全球技术整合。在太阳能技术遇到行业激烈竞争的时候,他把美国硅谷技术买了,把德国技术买了,把瑞典技术买了。“在我们买德国技术的时候,德国很难解决的问题,美国人解决掉了。可能德国是有两年后解决的时候,但美国已经解决掉了。反过来,收购美国硅谷技术的时候,硅谷很难解决的问题,德国3年前已经解决了。把所有产业链一整合,所有技术问题就解决掉了。”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企业的创新需要有为的政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说,他在做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时候,研究的就是怎样让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从贫穷变成富裕。林毅夫认为,经济发展需要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此外还必须不断地把资源从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重新布置到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业。而推动这个过程,首先就要有企业家创新的精神。
他说,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要冒很大的失败风险,如果没有对创新风险的补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化历程就不会发生,这就要有一个有为的政府给企业家创新精神提供创新平台,对企业家面临的风险给予一定的补偿。
“企业家的努力,有为的政府创造更好的环境,加上全球化历程,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国内国际市场,我相信我们所希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就能够实现,而且我相信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对其他还占世界人口85%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这就是我们这次所举办广州城市创新奖,我们广州企业家创新论坛跟城市创新论坛的重要意义。”林毅夫说。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如何激发创新活力是当前重大课题
在昨天的论坛上,陈建华现场也分享了广州在推进企业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的经验。
陈建华说,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一直走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近些年来,广州地区经济总量连续26年居国内大城市第三位。但是随着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制约,广州未来发展将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广州如何进一步激发创新的活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是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广州市将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优化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四个方面着手。
陈建华说,广州拥有广东省60%的普通高校,77%的科技研发机构和100%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人员达到9.3万人,但这些资源尚未与本地产业发展充分地融合。近年来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比例和开展R & D经费投入(R & 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例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未来广州将组建广州校际协同创新联盟,推进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倍增计划,力争到2010年孵化器总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实施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政策支持方面,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大幅增加财政的科技投入。力争2016年广州市R& D经费支出占G D P比重超过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陈建华向世界介绍公咨委制度
称其为广州城市管理的创新之举
南都讯 记者魏凯在昨天广州“一奖两会”的论坛上,面对台下到场的世界一百多个城市的市长,广州市长陈建华把广州独有的公咨委制度作为城市管理的创新举措介绍给大家。他还现场推荐,宣传广州目前已经实现72小时落地签制度,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
城市创新是昨日广州“一奖两会”的世界高端访谈论坛的主题词。除了东道主广州市长陈建华之外,来自非洲、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各地的城市市长和国际城市友好协会机构的代表共聚一堂,分享了各自发展过程中城市创新方面的宝贵经验。
作为东道主,陈建华自然首先从广州说起。他主动谈起了广州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创新:目前广州每天产生1 .8万吨的垃圾,其中40%可以进行资源的回收,而这个过程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广州成立了各公众咨询委员会(简称公咨委),通过公众参与,让市民逐步认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逐步破除垃圾围城的难题。
多边友好城市关系也是昨日论坛的热词。对此市长陈建华也提到,通过对外友好协会的平台,广州除了结识更多的双边友好城市之外,目前也跟新西兰的奥克兰和美国的洛杉矶建立了三城经济联盟。
他解释说,广州跟新西兰的奥克兰市结成友好城市已经33年,而奥克兰跟洛杉矶成为姐妹城市也超过了30年。所以当奥克兰市长提议这三个城市之间成立一个经济的联盟。奥克兰是新西兰的第一大城市,洛杉矶是美国的第二大城市,广州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而且三者都是港口城市和航空枢纽,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都是高等教育的集中区,在文化创新、产业发展,以及对外贸易都有许多互补的地方。就在本月,三个市长在广州签署了一份经济合作联盟的协议并且成立了工作组,约定每年定期会晤,在经贸往来、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环保、社会民生这些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在论坛结束的最后,东道主广州市长陈建华还不忘推荐,向台下世界各国的嘉宾宣布广州已经获得了72小时免签证的政策,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广州。
花絮
摩洛哥拉巴特市长现场向中国取经
中国和广州在过去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让非洲摩洛哥拉巴特市市长法塔拉·瓦拉卢非常感兴趣,他以前是摩洛哥的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和旅游部长,也是经济学家。
瓦拉卢在现场也表示,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在世界舞台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最近十年来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了,对此非洲应该抱着开放和学习的态度,更加重视和中国的贸易合作。虽然目前非洲对中国的出口也是每年超过5%的涨幅增长,但在非洲的对中贸易当中,依然存在倒挂的问题,他希望未来中非之间贸易更加平衡。
他说,希望和中国结成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让中国帮助非洲更好地发展。
“非洲其实正在重复中国二十多年前的发展道路,所以希望中国和非洲之间能够实现无缝合作,双方携手共进、一起发展。”
对于瓦拉卢的建议,论坛现场的凤凰卫视主持人朱文晖也诙谐地建议,摩洛哥是非洲一个很重要的桥头堡,“如果台下的中国企业家想去投资,应该以那个地方为桥头堡进军非洲。”
论坛声音
我这次来中国待了3天,大家一直讲丝绸之路,我们也很愿意开发一个地中海之路。打通南北之间的连接,覆盖整个非洲大陆,能够让更多人形成更坚固合作伙伴关系。
———摩洛哥拉巴特市市长法塔拉·瓦拉卢
中美之间的姐妹城市历史已经35年,这么长久的合作关系一定是以互相理解为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双方一起合作,推动了教育和信息交流,加强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了解。
———美国国际姐妹城协会主席阚玛丽
近年来中澳的双边贸易已经达到了320亿美元,而十年以前这只是区区的30亿美元。所以双方的贸易前景非常广泛,合作的机遇不断增加。
———澳大利亚珀斯市市长丽莎·思嘉菲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