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预约将免挂号费 花一分钱即可挂到号(5)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肖烨 2014-11-26 14:41 |
竞争
移动医疗投资火热 BAT早已布局
事实上,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们对于医疗健康行业的布局早已动作频频。
今年9月,腾讯以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和后者在各自的平台展开一系列包括对微信系统探索和对接在内的合作。10月,腾讯再次出手领投挂号网,总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做法是“牌照支付宝”。投资方面,今年1月份,彼时还未上市的阿里巴巴宣布斥资1.7亿美元投资了手中拥有我国第一张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 资格证的中信21世纪,堪称“天价”。同时,阿里巴巴推出“未来医院”计划和腾讯“智慧医疗”计划相抗衡,甚至重点市场也同样相中广州。上周,支付宝正式 宣布在广州华侨医院上线“未来医院”的医保结算功能,同时还开通上线包括移动挂号、诊间缴费、查收报告、科室导航以及服务评价等功能。往后,广州华侨医院 还将联合支付宝钱包、为民科技开发住院押金支付等功能。
至于其他巨头,虽然不像阿里腾讯针锋相对,但也密锣紧鼓布局医疗。百度主要从硬件入手,于7月与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联手推出“北京健康云”,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专业健康服务。
易观国际分析师郭阳表示,百度的“北京健康云”,用户可以实时监测到自身健康数据,侧重大数据与医疗可穿戴设备。阿里的“未来医院”计划,做法是 “牌照支付宝”,帮助医院提高运转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而腾讯近日投资丁香园所看重的是丁香园的医疗交互平台,目的是将微信、手机QQ植入移动医疗元 素,专业的内容和服务与广大的用户结合。“BAT的医疗布局都在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前提下进行的,三家的优劣不好比较”。
郭阳指出,移动医疗作为一大热门投资领域会更加备受关注,在医疗可穿戴设备、医疗大数据方向上仍有较高的投资或收购案例发生。
前景
争相布局背后是巨大的想象空间
在IT巨头们争相布局健康医疗领域的背后,是移动医疗行业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想象空间。
有了病才去找医生的传统医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丰富的健康维护需求,为人群提供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将会逐渐取代传统医 疗模式。而这一设想已经在目前部分医院与技术商合作开发的移动医疗方案中得以实现。例如,利用手机移动终端,心脏病患者不仅可以预约门诊,还可以在家做部 分检查,将检查结果传输至医生,供医生远程进行诊断、提供诊断和保健指导。
而从更长远来看,利用大数据及成熟的医院管理体系,医院与第三方平台建立健康管理云平台,充分整合互联网线上及线下服务资源、医疗资源,形成健康管理生态系统,可通过大数据解决方案及医院管理系统输出实现医疗资源整合。
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将推出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达到611亿元,是历年来政府在医疗信息化试点工作中预算最多的一个工程。考虑到地方配套资金,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
易观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2013年达到22.1亿元,环比增长率达到20.8%。易观预测,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6.7亿元,201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难点
真正便民还需绕过医保壁垒
蚂蚁金服O2O事业部总经理王丽娟表示,在综合性三甲医院,有超过50%以上的患者都是医保用户,此前不少用户由于医保报销问题而未能享受移动就医的便捷,而医保移动实时报销上线将惠及这部分人群。
不过记者对比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平台后发现,目前广州市内能通过微信支付实现医保结算的医院只有广东省妇幼和广州市红会医院,而支付宝的医保结算合作医院只有广州华侨医院。
对此,陈怡霓表示,目前广东省妇幼和广州市红会医院将作为医保结算试点,如果成熟,将和有关部门沟通,未来有望陆续将医保结算的医院范围扩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