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走”了,很多上班族却在节后纷纷患上了“节后综合症”,出现了情绪低落、紧张、沮丧、疲倦的症状,有些更出现了对上班的“恐惧心理”。专家表示,这是在长假后生活习惯难以调整的一种心理病,首先要抓紧时间收心,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其次是补充睡眠,把生物钟调整过来。
身体和心理失衡现象普遍
七天假期下来,很多人并未因休了假而精神饱满,反倒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节后综合症:上班族不愿工作,上班后没有精神;学生不习惯早起;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等。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祖辉博士表示,节后综合症是长假后出现最多的心理与生理综合疾病,主要表现为感到浑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厌食、恐惧、孤独和出现头晕、口干舌燥、烦躁、腹痛腹泻等症状。长假期间,人们处于很松散的状态,有的彻夜看电视、上网,有的和亲朋好友打牌到深夜,晚睡晚起,生物钟被打乱。节后上班,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导致身心疲惫。
在陈祖辉看来,导致节后综合症的根本原因是平时工作学习中太压抑,而放假的时候又太过放松,导致身体和心理失衡。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以使人们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模式。如果人们一下子从上述状态中停下来无事可做的话,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惯性作用,会使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教授表示,节后综合症属于一种短暂适应障碍的不良现象,长假期间人们有时会无暇顾及生活规律,作息习惯可能被打乱,饮食和睡觉都难以保证,因此导致了睡眠紊乱、抑郁、焦虑等的情绪。
专家认为,节后综合症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病,只需要自身调节就可以了,一般3到7天就能调节过来,但是一旦调节不好,就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累坏身体又影响工作。
多方着手应对“节后综合症”
专家指出,治疗节后综合症需要从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有规律的调节,建议上班族可从调整作息、饮食、心理三方面入手应对“节后综合症”。
陈祖辉表示,节后综合症是在长假后生活习惯难以调整的一种心理病,首先要抓紧时间收心,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其次是补充睡眠,把生物钟调整过来。
潘集阳建议,缓解“节后综合症”首先是调整作息,尤其是在假日中日夜颠倒、通宵娱乐导致节后出现睡眠紊乱的上班族,更需注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前最好泡泡脚,可以消除身体疲乏,有助睡眠。要逐渐停止熬夜、应酬等行为,早睡早起,尽快调整作息时间,慢慢适应以前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有意识地关注学习和工作,就可以自然过渡到“上岗”状态,心情也会由低落转为正常。
在各种节后综合症中,如肠胃不适、咽喉上火、感冒、全身酸痛、心情焦虑、失眠等,肠胃问题是人们最大的困扰,比如消化不良、恶心腹胀,还有神经性厌食等。专家提醒,十一长假之后,首先要调理肠胃,通过饮食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状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调整肠胃功能。上班族可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的豆制品、牛奶、鱼、蛋等,以助消除疲惫、恢复体力。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进行如慢跑、快走等使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也可以帮助上班族调整生物钟,消除心理疲劳,减轻压力,更好地应对节后综合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