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军遗留化武销毁作业启动 埋藏约33万枚(图)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肖烨 2014-12-01 09:16 |
敦化大桥村还遗留不少废炮弹。村民老杜的地里还埋着一颗半吨多的航弹。
昨天上午,在吉林敦化境内的哈尔巴岭深山,中日双方共同宣布哈尔巴岭日本遗留在华化学武器试销毁作业正式开始。
哈尔巴岭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日遗化武埋藏点,该地埋藏日遗化武约33万枚。
二战后,日遗化武在中国埋下巨大隐患。处理日遗化武,既是解决中日间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的风向标,也是日本对《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迟来履约。日本本应在2007年4月前销毁遗弃在华全部化学武器的承诺,延期至今,仍未完成。
中毒少年
11月26日晚,敦化,23岁同庚的周桐、于志刚来到“发小”刘浩的家碰头。
“你没以前结实了。”多年不见,周桐把手搭在于志刚身上说。于志刚面露无奈。他身材略胖,戴着一顶遮没耳根的帽子。他告诉周桐,这两年哪也没去,“一直在家养病。”戴帽子就是因为身体虚,“怕风”。
十年前,2004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们在敦化马鹿沟的一条小河里捡到一枚炮弹。马鹿沟地处深山,归莲花泡林场管。因为祖母、外祖母居住于此,他们常来这里。
那场遭遇被称为“莲花泡7·23事件”。周桐记得,那天,“发小”刘炽也在场,是他最先发现炮弹的。四人当时在河边玩耍。浅水清澈见底,一个椭圆形的物体斜着扎进泥里。周桐上前,抱着它慢慢拔出,挪在岸上。炮弹大约七八斤重,斑驳的锈孔里全是泥。
周桐捡起一根树枝,捅入弹体。黄色的液体淌了出来。他把树枝向外一拔,一些液体沾到刘浩小腿,刘浩右手一摸,手指上也沾了些。
一股刺鼻气味弥漫开来。于志刚当时就跑开了,“是一股酸臭味”,他向京华时报记者回忆。周桐抱起炮弹,后来又扛了一会儿,他的右大腿和背上都沾上了黄色液体。不久,他撂下炮弹,将之立在河边。
“当时都小,不知道这东西有毒,完全没意识。”周桐说。他和刘浩在河边清洗了沾过液体的部位。“当时没有感觉,到了晚上,沾过液体的地方通红一片,针刺一样疼,醒来之后,上面全是水泡,像烫伤的。”
开始家长没太在意。后来,两个孩子的水泡愈加严重,有村民怀疑他们中了毒。此事上报到林场,再逐级上报,延边州及敦化市组织卫生等部门到林场调查。4个孩子均被送医,于志刚和刘炽并无大碍。
敦化市医院烧伤科的医生诊断分析,刘浩和周桐可能中了芥子气毒。这个判断事后被专家确认。
他们在河里挖出的是一枚化学武器—芥子弹(或称芥子气弹),这些孩子当时不知道芥子气的恶名—在诸多剧毒气体中,芥子气号称“毒气之王”,不仅杀伤力大,还将对受害者造成巨大痛苦。
刘浩和周桐说,他们现在的身体免疫力差,一直在吃药。
“从那件事之后,我的免疫力变差,经常感冒。”于志刚怀疑,他手抖的毛病是当年闻到毒气留下的后遗症。北京宣武医院的诊断记录显示,他的病症为“骨髓空洞”,“医生怀疑是接触过有毒的化学物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