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赚钱之路越发艰难
大众CEO文德恩早已确定了到2018年实现超越丰田成为销量世界第一的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众的销量上是越来越接近,不过在盈利方面,距离越来越远。
产品方面,大众几乎没有市场空白。从小微型车到大型豪华车,从注重驾驶乐趣的车到人货两用的皮卡都用。甚至有时候因为旗下品牌过多出现产品重叠。目前,帕萨特的用户对刚上市的新一代帕萨特翘首以盼,斯柯达、西雅特等品牌也会推出多款诚意十足的新车。由于奥迪肩负着与宝马奔驰对抗的重任,其产品发布遵循其自身计划。
技术方面,大众最为出名的莫过于模块化生产。通过一个车型平台生产出不同级别不同车身的汽车,在大众看来可以缩短研发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在发动机和驾驶辅助系统方面,大众也有独到之处。紧凑型车采用的可变气缸技术可以让油耗大为下降,而新高尔夫已经配备了自动泊车系统。此外,大众还有XL 1超节能概念车,百公里油耗仅需1L。
销售方面,欧洲、中国、南美是大众最重要的三大市场。尽管批评者指出大众有三分之一的汽车在中国售出,存在依赖性太高的风险,不过大众与中国市场的关系仍一步步密切。对于大众来说,在美国销量远低于竞争对手且不断下滑是个棘手问题,在南美市场上大众的销量也下降了20%。不过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增长还是驱动大众在2014年首次创造销量过千万的记录,同比增长了4.2%。
盈利方面,大众采用的模块化生产不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降低了约30%的生产成本。不过尽管如此,大众在2014年的盈利依旧糟糕,税前利润率仅有2%左右,远低于竞争对手。为此,大众已经推行一项节能增效计划,削减车型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在分析师看来,这项计划的负面影响还未可知。
企业氛围方面,大众在各种雇主评比调查中都是位居最佳之列。大众业绩的高速增长给管理带来了很多方便。目前大众上下都用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就是销量超过丰田成为世界第一。
宝马:i系列是未来
宝马的的车型策略为其赢得不少先机,而在丰田的技术帮助下,宝马终于在未来动力方面走得更远。
产品方面,宝马的种类也是非常齐全。从MINI小型车到大型豪华轿车、跑车、敞篷车以及SUV等都有。为了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宝马还基于畅销车型推出许多衍生车,比如2系 Active Tourer等。此外,宝马i系列电动也有i3和i8两款产品,其在2014年共售出了约1.8万辆,达到了特斯拉一半的销量。
技术上,i3和i8扮演着宝马集团技术先锋的角色。与其它车型相比,不仅是配备了纯电动力系统,还有大规模运用的碳纤维材料。在动力方面,宝马还与丰田合作研发燃料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电池,走在了行业前列。到2020年,宝马必须遵守每辆新车二氧化碳排放低于95g的规定。全新开发的三缸发动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将有助于减轻压力,不过在大马力的的豪华车领域依旧问题多多。
销售方面,宝马2014年在欧洲的弱势通过中国和美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得以弥补。其总销量超过200万辆,第四次创造了新的记录,继续保持世界豪华车销量第一品牌位置,同比增长了约8%。在新兴市场国家,需求越来越强劲,而在欧洲,宝马希望通过小型车和紧凑型车来获得增长。宝马i3则用于满足美国人的需求。对豪华车需求强劲的亚洲和中东地区则是宝马的增长重地。据研究显示,宝马有50%的利润来自中国,不过2015年其增长速度将明显下降。
盈利方面,新车、高售价意味着更多的利润。宝马准备在2015年推出更多的车型——在现有基础上更改发动机、变速箱以及轴距,以较低成本的方式提供更多选择,同时赚取更多利润。目前宝马虽然盈利率稍逊奥迪,不过每辆车可赚3390欧元,却高出奥迪不少。
企业氛围方面,宝马优异的业绩且乐于让员工共享成果的文化使得公司上下颇为融洽,唯一的不和谐因素可能是正式工与临时工之间的关系。在2012年时,宝马曾承诺到2015年把临时工比例削减到8%,不过到2014年这个比例又有所回升。目前宝马高层正处于更新换代的过渡期,不过交接顺利,对企业氛围也是一大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