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只在小型车领域有竞争力
子公司克莱斯勒的热销令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盈利良好。不过公司CEO马尔乔内一直未答应续约,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不确定因素。
产品方面,目前菲亚特品牌主要生产小型车。为了提升销量,该公司计划以畅销的菲亚特500为基础,不断扩展延伸车型,打造一个车系,迄今为止这项计划获得成功。如果想买菲亚特更大更高级的车型,则可以选择阿尔法罗密欧品牌。在马尔乔内的计划中,这个品牌与玛莎拉蒂和法拉利一样,将会独立运作。该品牌将推出八款从双座轿跑到SUV等一系列车型,以挑战德系豪华品牌。此外,克莱斯勒旗下的Jeep品牌也是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的一个工作重心。其牧马人以及切诺基车型在美国大受欢迎,未来将卖向全世界。最近的计划是开发Jeep品牌小型SUV以填补产品空白。
技术方面,菲亚特集团的高端造车技术主要集中在法拉利品牌手中,主要用于制造超级跑车。普通车方面,马尔乔内也打算学大众采用模块化平台,不过这条路难又贵。据专家预计,用于开发的经费至少需要100亿欧元。而且只有在有足够的车型数量时,模块化才有意义。目前来看,加紧与克莱斯勒的合作才是更为重要。
销售方面,马尔乔内的计划是到2018年实现一年700万辆的销量。对于目前仅440万辆的年销量来说,这个计划显得雄心勃勃。其中阿尔法罗密欧品牌的目标是40万辆,而目前仅有7.5万辆。Jeep品牌的目标是到2018年比2013年销量涨三倍,在IHS公司汽车专家Fletcher看来,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前最挣钱的克莱斯勒的重心在美国,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微不足道。
盈利方面,要把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分别对待。菲亚特平均每辆车仅盈利224欧元,而克莱斯勒却达到1281欧元,在大众车型市场上仅次于丰田。马尔乔内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480亿欧元用于扩张,把销售额从目前的870亿欧元提升至1320亿欧元。
企业氛围方面,在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的不同部分气氛完全不一样。在克莱斯勒那边,集团CEO马尔乔内被视为“救世主”,而在菲亚特总部都灵,他却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因为他“涉嫌”把菲亚特搬离意大利。
标致雪铁龙:中国帮了大忙
当年标致雪铁龙接受中国东风汽车集团的注资被视为风险巨大。不过从目前来看,标致和雪铁龙的情况远好于一年之前。
产品方面,标致雪铁龙的重心已经从紧凑型车领域提升至中级车。以高尔夫为竞争对手的标致308已经成为产品支柱。除此之外,标致雪铁龙还有一系列的MPV、小型车、跨界车等。其RCZ跑车则负责品牌形象。此外,雪铁龙还打算用DS产品线进军“以设计为导向的”豪华品牌市场。
技术方面,标致雪铁龙多使用成熟简单技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柴油微粒过滤器是标致雪铁龙的独家技术,不过这方面竞争对手已经赶上来了。对于该公司来说,对未来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技术是新开发的压缩空气混合动力系统,这套独辟蹊径的混动系统目前正在测试中,未来有望应用到量产车中。此外,标致雪铁龙还效仿大众开发了模块化生产平台,可用于该公司50%的车型。
销售方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谷后标致雪铁龙重新恢复了增长。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在中国市场的爆发,2014年同比大增44%。与东风汽车集团的合作功不可没,而DS品牌销量在中国大增近6倍也作出了贡献。另外一大因素则是欧洲市场的复苏,标致雪铁龙60%的销量集中于欧洲,2014年该公司在欧洲同比增加了7%,而在法国甚至达到了8.7%。不过在拉美和俄罗斯情况不乐观。
盈利方面,市场的强劲需求也终于让标致雪铁龙恢复盈利。其中旗下零部件子公司佛吉亚在2014年上半年实现多年来的首次盈利。由于乌克兰危机及卢布暴跌影响,标致雪铁龙在俄罗斯市场损失颇重,不过该公司CEO唐唯实计划2-3年内在俄罗斯重新恢复盈利。
企业氛围方面,法国政府成为标致雪铁龙的大股东之一,这意味着该公司管理层不可能轻易考虑关闭工厂以节约成本。这样做虽然花费不菲,但也为公司保住了众多的劳动力。随着业绩改善,公司内部的氛围也越来越融洽。
雷诺:争夺世界第三名
雷诺CEO卡洛斯·戈恩现在正享受着其之前决策带来的红利:与日产及戴姆勒的合作获益良多,收购的廉价品牌达契亚也带来了大量的销量和盈利。
产品方面,雷诺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中小型车领域。MPV车型Espace的成功令诸多粉丝怀念,2015年这款车将迎来新一代车型。与戴姆勒奔驰合作的小型车Twingo则肩负了雷诺希望。雷诺姊妹品牌日产也基于同平台开发了一款车型。此外,廉价车品牌达契亚在雷诺内部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产品在销量和盈利上都大获成功。不过,不管是雷诺还是日产,目前都没有进军豪华车市场的野心。
技术方面,雷诺的发展中心在电动车,不过从目前的销量惨不忍睹。在高大上的电动车之外,雷诺的工程师也需要能够赚来“奶油和面包”的技术,这方面雷诺主要是把前一代车型的技术用于当前的达契亚车型身上,发挥余热的同时赚钱不菲收益。
销售方面,卡洛斯·戈恩把雷诺电动车视为提升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关键,不过一切都刚开始。而俄罗斯市场上,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前雷诺都是盈利的,不过之后销量大跌20%,即使是欧洲销量的增长也无法弥补损失。火爆的亚洲和北美市场是日产的主要市场,与雷诺关系不大。
从盈利方面来看,雷诺距卡洛斯·戈恩当初定下的目标越来越远。原计划盈利率为5%,目前仅实现了一半,这还主要归功于达契亚的贡献。目前,雷诺在法国的生产成本下降了4%,与戴姆勒合作生产小型车(先是发动机方面合作,之后是共同建设生产线)也有利于降低成本。据测算,与日产的合作则为雷诺每年减少了30亿欧元的成本支出。
企业氛围方面,雷诺CEO卡洛斯·戈恩的地位与大众CEO文德恩有点类似,是绝对的强力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雷诺日产上下齐心,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成为世界销量前三名的车企。此外,即使是饱受质疑,卡洛斯·戈恩也强行推动了一项涉及7500人的裁员计划。
来源 凤凰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