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化人:治企治县治家
当下,不少企业在现代管理方法之外,引入传统儒学作为公司文化之本;一些地方官员亦加入学习应用儒学的行列中来,在施政实践中以文化人、以德化人;一些家庭也在用传统家风赢得家和万事兴。
儒商:“不做500强,要做500年”
明清以来,徽商、晋商等群体的商业行为中,都有儒家价值、儒家伦理的渗透。如今,用儒家文化滋养自身、滋养企业,在中国企业家中正成为一个流行趋势,新儒商越来越受人尊敬。
一位白手起家的嘉兴民营企业老板告诉半月谈记者,他受教育程度不高,这20多年全凭自己努力打拼挣下了现在的家业。“随着企业不断扩大,我觉得在管理上能用上的知识太少了,因此想到把国学引入企业。”他认为,《孙子兵法》、《道德经》、忠孝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精髓在企业管理方面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员工也更能接受。
“不做500强,要做500年”,这是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总裁茅忠群的梦想。这份梦想的底气在于他将儒家思想植入了企业血脉。
这个有点书生气的老总在北大读了四五年国学,他工作之外极少应酬,身边总会带着国学经典,在机场遭遇误点,他会打开一本《论语》……在方太,儒家的基本精神“仁义礼智信”被写进公司价值观,人品、企品和产品“三品合一”的价值理念是企业之本。为此,方太的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另一部分是传统文化教育。每天上午8点15分到8点半,是方太员工的“诵经”时间。茅忠群还专门为员工建了儒家文化培训教室——“孔子堂”。
在冠城集团董事长仇明芳的字典里,国学也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个冠城员工的一天,都是从诵读经典开始的。每周五晚上或周六上午,则被员工们称为“学习日”。集团内部的国学培训每年有上百场。冠城员工张玥已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培训,但她记得的是自己的改变。“往大了说,我觉得开始渐渐有信仰了。我想即使有一天我离开冠城,这份教育也将终生受用。”张玥说。
在茅忠群、仇明芳们看来,一个缺乏价值观和信仰的企业,无法成为一流企业,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要拥有强大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掌门人找到的“武器”,是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国学经典。很多中国企业家发现,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虽然更现代化和高效,但在中国往往有一些“水土不服”。
仇明芳将推广国学变成了企业责任,创办了以立足传播国学福祉、致力公益讲学为目的的冠城国学堂。4年来,因为冠城而结缘国学的已有上万人。
儒官: 文治德治于一方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是关公故里、舜乡所在,对于关公的诚信和舜帝的德孝,这里一代代老百姓都熟知。近年来,盐湖区把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德孝文化用于本地治理。盐湖区许多村里都成立了老年协会、德孝协会,知孝、倡孝、督孝和评孝。盐湖区委书记王志峰对半月谈记者说,民间的东西要通过政府推动、弘扬,多年来政府和民间是两张皮。比如传统文化中的德与孝,其实最为群众认同,但是多年来没有公开提。
多读经典成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自加的压力。苏南某县一位县级领导直言:“不读书不行,经典中能学会很多道理,也能领悟到不少治理的方法。”半月谈记者在各地调研中发现,有不少官员正把儒家精义用到治理一方之道上。
山东青岛胶州市委书记张德平突出以德治市,推进尚德胶州建设,从国学经典中汲取道德营养。
广东惠州市博罗县县委书记徐云枢的治县之策是借鉴古代社会治理中突出孝和廉的传统经验,制定了“学习传统文化千人培训计划”。
前述那位苏南的县级领导说,越读原典,越觉得天下至理都是相通的。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看了很多书以后发现,还真是那么回事。他直言:“要在潜移默化中推行儒家文化,‘文治’和‘德治’要的是精神内核,而不是徒有其表的形式。”
和企业家追捧儒家文化稍有不同,官员兴儒比较低调。山东大学教授王学典说,官员首先要有君子人格,目前老百姓对官员和政府信任度不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官员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人格有缺陷,不值得敬重。
长期研究儒学的青年学者姜志勇认为,儒家所说的“志士仁人”精神品格十分重要,如果更多官员能在儒学中吸取到营养,在推进改革发展和反腐倡廉的实践中,永葆一身正气,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不负苍生,儒学在当代行政伦理中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儒“家”:重拾“家风”的中国式家庭
72岁的钱吉华是江苏南通著名民间艺术团体侨友艺术团的团长,同时还是一个普通大家庭中的大嫂,家里五代同堂,30多口人,从没闹过一点别扭。说起诀窍,钱吉华这个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家长”乐了:“家和万事兴,没什么秘诀。硬要说的话,就是我们老传统的那一套:对上尊敬对下友爱,家里自然就和睦了。”
在经历社会转型期的快速裂变过程中,中国家庭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求这份和睦,也开始希望回归传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家风,这个中国家庭最重要的传统内核元素,似乎已经从很多家庭消逝。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走基层推出的“家风是什么”系列栏目拨动了很多人的心弦。
在半月谈记者采访中,很少有家庭能用一句话来说出自己的家风是什么,但很多家庭都选用了相似的词汇:诚实、正直、守信、孝顺……为了培育家风,一些年轻的父母开始和孩子一起重读经典。32岁的朱亮说:“说来也惭愧,上学时候别说四书五经,连《三字经》也没通读过。现在正好和孩子一起学习,希望两代人共同营造未来的儒者之‘家’。”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好家风清风徐来,好民风、好世风自会蔚然成风。(半月谈记者 段菁菁 王晓磊 刘巍巍 刘翔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