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少职业院校还在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伤透脑筋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走出一条新路:依托现有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与专业镇政府在其产业园区合作兴办产业学院,先后在南区、沙溪、古镇、小榄成立了相应的产业学院。借助政府主导与推动,中山职院与镇区行业、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将办学边界从中等城市向下延伸至乡镇,使教育科研资源辐射到镇区企业、社区,努力培养企业、社区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文体教育局局长梁健最近忙坏了。自从接受镇政府的委派,负责联络小榄学院建设事宜,他就没有睡过安稳觉。
小榄学院是小榄镇政府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合办的产业学院,镇政府除提供办学场地、校舍、实训场所以外,另行投入800万元用于小榄学院筹建。今年年初,快要启用的学院遭遇了头脑风暴。经过小榄学院董事会的商讨,决定新建一栋大楼作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将其打造成校企的研习工场、居民的社区大学、工人的培训基地。
大楼怎么建?平台怎么用?企业怎么引进?这段日子,梁健没少操心,他奔走于镇政府和学校、企业之间,既是智囊,又当桥梁。对梁健来说,产业学院的建设“就像制作一枚原子弹,历时较长,但一旦发射,威力无穷”。
扎根专业镇
为人才供需矛盾解锁
像小榄镇政府一样,既出钱又出力,与中山职院共建产业学院的不止一家。位于灯饰之都古镇、休闲服之都沙溪、国家电梯特色基地南区的3个产业学院均已投入使用。是什么让镇区政府如此倾心职教?古镇镇党委委员王平一语道破:“中山职院学生好用,我们怎能不用力帮一把、拉一把?”
话还得从孙中山先生故里——中山市说起。中山市地处珠三角地区,是“专业镇经济”的典型代表,拥有15个省级专业镇,2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中有19个设在专业镇。早在学院创办初期,中山职院就牢牢扣住中山经济特点,定下围绕“一镇一品”办专业的思路。学院的灯具、电梯专业全国首创,是中山古镇、南区最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应基地。
王平所在的古镇镇,灯饰市场份额占全国60%以上,是享誉国内外的灯饰专业镇。令古镇镇领导头疼的是,镇内1万多家灯饰企业多是家庭作坊式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力、智力资源储备很不充分,灯饰设计、装配、制造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尤其紧缺。
2010年,全国高职院校的第一个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在中山职院诞生。灯具专业教师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做灯具从业人员短期培训,开发国家灯具设计师职业新工种,无疑为灯具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带来了福音。然而,一年只有几十个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014年9月,古镇灯饰学院启用,首批有近200名学生进驻。灯饰学院坐落在古镇镇同益工业园,可容纳全日制学生500人以上,大大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此外,灯饰学院还设有就业促进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为学习、培训、就业和成果转化提供一条龙服务。
古镇镇政府对这个学院呵护备至,除了投入1600万元用于筹建外,还专门为灯饰学院开了公交专线,方便学生的交通。
推行工作室
为产教深度融合搭桥
不久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位于沙溪镇的产业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内,中山职院服装专业的几名学生正在上电商营销课。
“你先把前一个客户的网页关掉,再打开后台网页,点‘旺旺’联系就可以了。”课堂上,一名学生用“旺旺”与客户联系时出现问题,王园园正在帮忙解决。这里提到的客户并非虚拟人物,而是实实在在的网购客户。
两年前,王园园所在的仙蒂袜业在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内设立了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既是这家企业的网络营销办公室,又是服装专业学生的实训室。王园园是仙蒂袜业的设计总监,也是学生们的老师,她的具体工作是每天带着10名左右学生,负责仙蒂袜业阿里巴巴旗舰店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学生们参与网店经营、网页设计、产品上样等具体工作,和企业员工无异。
产业学院将“厂中校、校中厂”从概念变成了现实。目前,纺织服装学院以工作室的形式引进了十几家企业,其中的暴风科技公司非常看好沙溪服装的电商前景,投入数百万元在这里打造电商平台,第一批选拔了35名学生实习,负责平台的运作和管理。
古镇灯饰学院的做法则是建立教师工作室。灯具专业的学生们,毕业设计都要求做出实物,中山职院从企业“挖”了一批精英做专任教师,用“行业的人”教“行业的活”。马驰就是一位行内有名的灯具设计师,曾经在中山琪朗灯饰公司担任多年的首席设计师。
马驰在灯饰学院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灯饰专业的大三学生袁锦就是他所带的得意门生之一。在今年举行的中国国际照明灯具设计大赛中,袁锦就设计的“雨伞灯”成为学生组9个获奖作品之一。这项设计原本是马驰在课堂上布置的实用概念设计的作业,袁锦就说:“‘雨伞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实际,在伞柄处装有照明设备,下雨天不需要再打手电筒。跟着老师一起接企业项目,学了不少一手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