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一眼就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每月一次的团聚让孩子很兴奋
寄宿
不知名的“著名学校”
穿红色校服的孩子来自衡水英才学校,他们的领队魏老师是衡水英才学校六年级的一名班主任。
魏老师每个月带着孩子们往返北京,已经持续了七八年,三年前他成为了领队。“那时孩子还没这么多,有300多人吧”。常年的陪伴让他和孩子们感情很深,有孩子不断来和他打招呼“魏老师再见”,他便从黑色单肩包里拿出一包巧克力豆或者一包饼干送给他们。
学生从北京坐火车去衡水上学,早在魏老师从教之前就已经开始了。魏老师说,1998年衡水英才学校建成时,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现在英才学校有4000多名学生,其中近800名都是“候鸟”。平时,孩子们在衡水寄宿,每个月末有五天的假期回到北京的家、与父母团聚,“享受”和普通孩子一样看电视、玩电脑、被爸妈照顾的生活。
每个月10日,魏老师和其他班上的老师们开始统计孩子的坐车情况,向家长打电话确认、收钱、和火车站定好时间。衡水站会为学校单独开一个售票窗口,收好有效证件,放假前同学校核实学生坐车信息。到了月末,英才学校安排20多辆公交车把孩子们送到火车站,衡水站为孩子辟出候车专区和专门的通道,尽量不与其他乘客接触。他们安排赴京的Y502在第一站台,这样孩子们不用走地下通道,以保证安全。单是来自英才学校返京的学生,一般都能坐满六七节车厢,每个车厢118人。
衡水英才学校这样的寄宿学校可能对很多身在北京的人来说很陌生,但靠着家长们的口口相传,这所学校在“北漂”群体中已经颇有名气,招收的学生已经不再仅限于衡水或河北来京务工人员的子女。
魏老师曾经教过一个老家在河南的学生小袁。小袁的父母在北京做生意,没有过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偶然的机会听到河北的生意伙伴说很多人把孩子送到了衡水读书,小袁的父母调查了一番之后,在孩子五年级时决定让他转学。现在的小袁,已经是衡水重点高中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