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从11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河北省也将从12月1日起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昨天,全国共有19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全国最高。
上海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最高
据悉,江苏省上调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苏州、无锡等一类地区1630元,增加150元;二类地区1460元,增加180元;三类地区1270元,增加17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14.5元,增加1.5元;二类地区12.5元,增加1.5元;三类地区11元,增加1.5元。
随着江苏省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重庆、陕西、深圳、山东、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青海、甘肃、云南、四川、江西、贵州、内蒙古、河南、浙江、河北、江苏等19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全国最高,分别达到了1820元和17元。
最低工资增幅较往年略降
10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会上表示,截至9月底,全国共有1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14.1%。虽然增长幅度达到了两位数,但是14.1%仍是近年最低水平。
据人社部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24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2012年25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0.2%;2013年全国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CPI同比上涨2.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6元,同比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最低工资标准涨幅比往年有所降低,但是仍然跑赢了GDP和CPI。
工资上涨伤害经济?
日前有专家指出,“工资上涨现象是好事,但过快上涨也意味着有过多的企业会变得困难。如果过快的话,的确会伤害我们的经济,有点承受不起。因此,我们并不需要工资无限制上涨。”
此番言论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广大民众热议,一致认为这是替企业说话,未考虑老百姓利益。
10月22日,《人民日报》针对此言论发表评论,评论认为,工资跑赢CPI,是工资正常增长的底线,否则劳动者日子会越过越差。工资跑赢GDP,是让百姓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容。工资涨得比这两者快,都算正常。评论还提出,员工工资应当涨,企业也应当活得不差,关键是要给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降低社保费率、减免税费、特定时期必要的政策扶持等等。这些负担减下来,企业会有更多空间给劳动者涨工资。 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