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日趋谨慎
行业跑路潮,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触动了投资者本已脆弱的神经。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惨痛教训后,投资者已经日趋谨慎。现阶段的P2P行业也不得不面对投资者难寻的现状。
网贷之家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网贷成交量达268.36亿元,环比9月增长2.3%,成交量增速放缓。
“自己的亲戚朋友都拉得差不多了,下周公司组织去社区‘扫街、扫楼’。” 深圳一家P2P公司运营总监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无奈地表示。
“我们公司的老板是个‘土豪’,相比较有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我们平台背景相对差一些。”上述运营总监称,“此前公司的标,土豪老板和他的朋友们基本上都能自己消化掉,但是现在总标还没超过1000万,后劲已经不足了。”
“没办法,公司甚至给每个员工下达了拉投资的任务。”上述运营总监无奈地称,“我上个月好不容易拉来一个朋友投资了3万元,总算完成了任务。”
深圳一家P2P公司的中层也向证券时报记者坦言,自己所在公司同样面临投资者难寻的情况。
“我们公司背景还算是雄厚,有多家上市公司参股。以前公司发出的标,大部分都是股东自己就吃掉了,现在借款越来越多,公司的总标已经超过5000万,股东们也已经吃不动了。”上述中层告诉记者,“要想找到这么多投资者,确实很不容易,现在公司能做的就是拼命拿钱砸广告。”
网贷之家报告认为网贷行业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补充,在过去的一个月,问题平台不断涌现,行业诈骗风险和流动风险显著上升,投资人资金回撤或转入传统金融市场的可能性较高,市场资金面或将趋紧。
“我自己都不知道朋友的这笔钱该不该投,更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公司还能撑多久。”上述运营总监称。
绝大多数平台不赚钱
面对越来越谨慎的投资者,其实,夹在中间的P2P公司在这个看似前景无限的行业中,日子也并不好过。
据了解,国外P2P平台是通过大数据筛选能力,准确筛选出企业其他很难知晓的数据风险,从而提供风险评价。也就是说,国外P2P平台只负责提供投资讯息,投资者自己对投资负责。
但在中国,目前并不具备像欧美那样的征信系统,不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开展业务。因此,在国内,基本上90%以上的平台都不是纯信用贷款,而是利用各种渠道将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并通过担保方式来吸引投资者。
“目前国内大部分P2P公司都不赚钱,它们就是想尽快把自己的平台规模做起来。”网贷行业第三方专业研究评级机构棕榈树CEO洪自华告诉记者,业务渠道来源、担保等费用,直接影响了P2P公司的利润。
洪自华介绍,目前市场上P2P公司的业务来源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与小贷公司合作,将小贷公司的标拿到线上;另一类则是自建业务队伍,寻找借款方。
目前,第一种形式是市场上最主流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明显:与成熟的小贷公司合作,在自己公司风控能力尚未成熟的时候,可以把握风控,又可迅速做大业务规模。
当然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利益分成时,小贷公司会分掉很大一部分。另外,如果合作的小贷公司风控能力有问题,那么一单失误就可以拖垮P2P公司。
此外,洪自华也坦言,由于目前P2P行业门槛很低,经营模式很容易复制,如果这些小贷公司了解了P2P行业的运营模式,便很容易成立自己的P2P公司,从而取而代之。
“如果是自有业务来源,目前市面上12%~15%的收益率,对P2P公司来说利润已经非常可观了。如果是小贷公司渠道,P2P公司可能也就2%~3%的利润。”洪自华告诉记者。
“有些公司为了做规模,甚至自己做假标,自己吃掉,制造繁荣的假象。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所制造出的虚假的繁荣,也为这个行业埋下了不少隐患。”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P2P公司高管称。
内部风控跟不上
“有些企业风控能力太差了,导致整个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行业肯定是要洗牌的,就等监管文件出台。”在接受采访时,基本上每个受访者都如是告诉记者。
“现在P2P公司最紧要的任务是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自己的风控能力。”黄诗樵说,有些小公司由于名气小,为了吸引投资者只能高息揽存。高息确实能吸引不少投机客,但是这笔钱从投资者这里借来了,能不能从借款方那里顺利地要回来就要考验这家P2P公司的风控能力。
黄诗樵告诉记者,风控能力跟不上是目前很多小型的P2P公司面临的通病。“有的公司甚至风控官还没招到,平台就已经匆忙上线。”一些P2P公司,因为自身风控能力跟不上,导致的倒闭、跑路等事件,给整个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制定行业准入门槛是目前最紧迫的事情,洪自华说,通过门槛,让一些不适合做P2P的小企业出局,这样才能规范行业发展。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P2P网络借贷平台在登记与备案后,并没有有效地动态跟踪管理,使得P2P网贷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主体的“三无”盲区。这种三无局面,让P2P行业屡屡出现兑付危机、倒闭、卷款跑路等乱象。
“现在全行业都在举头望监管!”上述深圳P2P公司高管向记者透露,有些风投、大资金看好某些平台的上市前景,但因为缺乏监管,仍犹豫不决,也不敢轻易出手。
黄诗樵表示,预计监管细则的出台会是一个分界线,一些平台可能会被关闭,开设新平台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对平台自身的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
洪自华认为,未来网贷平台将会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监管政策的落地,网贷市场将进入洗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