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2](/gd/uploads/allimg/141118/10355C410-0.jpg)
【宏观·政策】第三方评估报告给国务院简政放权打分
“改革虽已开始割肉”,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仍存六大方面的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 |北京报道
“能给市场做的要尽量还给市场。”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为简政放权改革定调。
这不是李克强第一次为简政放权改革破题。自从本届政府成立,李克强就将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抓手。统计显示,简政放权改革推行一年多来,先后有632项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和下放。
不过来自业界的疑问也接踵而至,“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落实的如何?”“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的政策措施能否兑现?”
目前,国务院正在对所作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第一次全面督查。今年6月国务院启动全面大督查,为回答上述疑问,在自查和实地督查基础上引入第三方评估,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工商联等评估机构承担了评估工作。
根据部署,全国工商联负责“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国家行政学院负责“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政策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
近日,国务院领导听取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实施第三方评估报告。这些机构出具的第三方评估报告被李克强总理评价为“丰富真实、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情况”。
10月23日,央视财经《对话》栏目邀请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宝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还原了第三方评估工作的来龙去脉。
作为监管政府的创新之举,第三方评估价值究竟何在?第三方评估究竟发现了哪些问题?第三方评估会达到常态化吗?
评估不担心政府和企业不说,担心夸大事实
第三方评估并不是个新概念,在高校专家学者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社会代表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方面已有不少探索。但在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宝生看来,今年5月国务院决定委托国家行政学院对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改革进行评估,是“政府改革的创新之举”。他感到“非常惊奇,同时钦佩本届政府改革的勇气和智慧”。
“干这项工作确实有困难,有压力,压力是技术方面的,困难是工作方面的。”陈宝生坦言,“但国务院要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搞第三方评估也得有这样的要求。”
据陈宝生介绍,在接到国务院委托后,国家行政学院参考国际上通用“目标—效果”评估模型,首先确立“六评一看”的评估基本框架,即评目标、评数量、评含金量、评监管、评规范、评效果、看下一步审改。
在近两个月时间里,国家行政学院分3个组, 赴20个国务院部门、11个省份、24个地级市(区)和10个县(市),先后召开103场座谈会,参加座谈访谈的有2000多人。
而对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来说,第三方评估工作并不陌生。
“我们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觉得是必然的。”黄荣说,“全国工商联是开展第三方评估始发起者,我们受国务院的委托做了5次国务院评估。”
“第三方评估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同时要坚持用典型案例来说明问题。”黄荣介绍说。报告显示,为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声音,全国工商联4个调查组分赴12省市,召开的174场座谈会共有1693家民营企业参加,实地走访企业278家,回收有效问卷3044份,获取了30多万字“原汁原味”的一手情况。
“评估时是否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直言,在他看来,评估工作能否听到真话是个难题。
黄荣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全国工商联一改传统调研“座谈会”方式,对企业家进行单独深度访谈,就是为了让企业家“敞开心扉”反映真实问题。此外,在整理素材时,工商联会“采取技术上的处理,保护好企业”。
“我们也担心企业特别强调个体利益,地方政府过度强调地方政府利益,把问题说严重了。”评估组成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顾平安对《中国经济周刊》坦言,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将第三方评估看做是反映自身诉求的好机会,往往提供的材料多于评估组的要求,评估组还需对材料进行进一步核实。
本届政府改革的当头炮和先手棋达到了预期目的
对于“简政放权”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含金量成为评价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
国家行政学院向国务院呈报的评估报告显示,前4批取消、下放的416项审批事项,总体含金量较高。
陈宝生介绍,评估组对221家受访企业发放了2000多份问卷,对取消、下放事项含金量的评价满意度做出了统计。其中,“评价含金量高、中超过60%,合起来超过90%”。
在过去10年已取消、下放20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后,国家行政学院报告形容此轮改革从一开始就进入深水区:“这就像跳高,到了一定高度后,每增加一厘米,跨越难度都成倍增加,突破价值也越大。”
“这说明这一次,这一轮改革部门动真格的了,确实开始割肉了,但是这个肉割得怎么样,还有没有潜力,还需要新的评估。”陈宝生直言。
在这些改革之中,令地方政府感受较深的是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
数据显示,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今年3到5月,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320.14万,同比增长21.83%;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5.32亿元,同比增长99.78%。
深圳市场和质量管理委员会注册分局钟文介绍,深圳作为试点,自2013年3月1日率先进行登记制度改革后,深圳市企业登记总量出现了井喷:19个月以来共注册了新的上市主体70.8万户,其中个体户36万户、企业34万户,同比增长率达80%以上。
“而34万户新登记企业中的70%选择了注册资本认缴,释放了大量的资金,资本的营运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钟文表示。
“2014年下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了企业市场活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感觉审批放权基本到位,激发了市场和企业的活力,应该说本届政府改革的当头炮和先手旗达到了预期目的。”陈宝生如此总结国家行政学院做出的第三方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