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uploads/allimg/150114/10450J638-0.jpg)
值得注意的是,乳企在原奶6元/公斤时提高了奶品的终端销售价格,但在目前原奶价格腰斩时,乳企却没有降低产品终端价格
编者按:眼下正值三九寒冬,而我国不少地区的奶农,也正在经历着新年的第一个寒冬,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出现奶农大面积“倒奶杀牛”事件。针对卖奶难情况,农业部紧急下文,要求各地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本次论坛采访倒奶事件的双方当事人——奶农和企业,并采访专家,对该事件进行解读,还原倒奶事件真相,探讨解决之道。
奶农:
原奶售价 不及成本
倒奶杀牛事件在中国的乳业史上也曾发生过,但那是以三聚氰胺事件为背景下发生的。然而,5年过去,昔日的场景再现,这也对我国的乳品产业提出了拷问,是养殖过剩还是经营体制存在问题?为此《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乳业最前端的奶农、乳品生产企业以及行业专家,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奶农倒奶杀牛事件的,我国的乳业在发展中又是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奶农:
原奶售价 不及成本
“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企业在收奶方面就做了计划内、计划外的价格,还有一部分不收。如果长期下去,到时候只有处理掉奶牛不干了。”山东潍坊一奶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事实上,在2015年元旦前后,多地发生奶农倒奶杀牛事件后,本报记者连日来采访听到奶农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企业拒收或少收非常普遍,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山东潍坊某县城在发生倒奶杀牛事件后,目前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企业不再拒收或限收奶农的原奶,也不会轻易的停站。但是,在山东其它县市区,情况并不乐观。
在山东潍坊昌乐县,目前还存在企业限制收奶的情况。对于奶农来说,他们除了接受企业目前给出的价格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一位奶农对记者表示,由于行情不好,已经处理掉了50头牛,从原来的300多头到现在的200多头,而这两百头牛所产牛奶并非全部被生产企业收走。“1.5吨是计划内价格3.9元/公斤,1吨是计划外价格按照1.5元/公斤,再多的奶企就不收了,这部分要不喂养小牛,要不就倒掉。”
在奶农们看来,2013年奶荒时,企业是全额收奶的,并没有计划内和计划外之说。而在2014年,乳品加工企业按照9月份(相对产奶量最少的月份)的产量求平均值,90%的原奶价格为3.9元/公斤,其他部分在按照计划外价格1.5元/公斤收购。但是,一头牛每天的成本也在60元-70元,按照1.5元/公斤卖奶是亏损的。
按照一位奶农介绍,其9月份产量是1.9吨,现在的产量是2.5吨,但是企业以3.9元/公斤收奶仅收1.9吨的90%,也就是说他还有0.69吨按照1.5元/公斤卖给企业,而这部分奶的销售连成本都保不住。
另外,奶农李刚(化名)指出,造成奶价下跌的原因有进口奶的冲击,但也有企业扩大高端奶生产而降低中低端奶生产导致对国内原奶需求减少所致。
他表示,目前国内的消费水平有限,而企业都在做高端产品,面对价格在60元/箱以上的奶,老百姓改为购买其他产品而非买奶,这样就造成企业产品销量下滑,对原奶的需求也开始减少。
本报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原来30元/箱左右的奶早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则是每箱80元左右的高端奶。但是,终端产品在2013年因奶荒上调价格后,面对今天原奶价格出现腰斩的情况,乳企却没有降低产品终端价格。这在奶农们看来,是不正常的。
面对辛苦经营起来的牧场,奶农们心有不甘但又没有办法。“如果政府没有好的政策出台,我们撑不下去只好处理掉这些牛。”在养殖业摸爬滚打了10多年的奶农张先生如此对记者表示,养牛很辛苦,好不容易建成这么大的牧场,而且奶的质量连续好几年都没有被企业检测出问题来,如果因为价格低而不能运营下去,杀掉奶牛真的很可惜。
由于奶农所签订的合作企业生产产品不同,所以在这轮原奶价格下跌时,奶农所受到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其中那些供应常温奶多的奶农受到的影响较大,而供给奶粉加工企业的奶农,他们所受的影响不大。由于山东多数奶农将原奶供给了常温奶生产企业,因此他们所受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同时,面对国内奶价忽高忽低,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不能让进口奶粉和常温奶把我们的产业打垮,乳业不能成为下一个大豆。”上述奶农对自己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