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3
会否导致创业板暴跌
分析指出,市盈率高、流通盘小的沪市股票未纳入沪港通投资范围,反映出管理层希望互联互通机制推出后确保平稳运行,避免试点时期因估值落差带来风险。估值水平接近又往往被视为是不同市场融合的基础,而深市中小市值成长股的估值明显高于香港同类股票,不少人对深港通存在担心。
深圳市场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类股票,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480家、722家、387家。截至目前,其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8.66倍、37.19倍、61.54倍。相比之下,香港创业板目前市盈率仅有20倍左右,其中有相当数量低于1元的“仙股”。深港通若同时开放投资两地创业板,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同于沪港通。
那么,“深港通”推出会不会给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带来估值的压力,甚至导致创业板暴跌?
目前,在内地和香港同时挂牌上市的企业有86家,其中上海69家,深圳17家。
“深交所的公司结构跟港交所差异较大。”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中国四个交易所里,深圳跟台北更接近,科技类企业、中小型企业比例较高;香港跟上海更接近,大的蓝筹股、传统类型的企业比较多。所以深港通的开通,并不会对目前深交所创业板、中小板的估值体系带来很大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将A股市场间接向海外投资者开放,对于A股市场国际化是利好。但是对于深港通开通的影响力,市场普遍认为,由于已在预期之内,所以其影响力会不及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后,估计短期内的效果不会明显,不过开放之后会进一步加快A股的对外开放程度,MSCI今年将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的可能性极大。
而且,从中长期来看,深港通启动后,全球投资者将能够更有效率地在A股中捕捉中国的成长机会。张忆东认为,海外机构投资中国,旨在分享中国成长红利,更愿意投资于景气高又符合国家战略投入的领域,尤其是A股市场上一些富于中国特色且离岸市场的稀缺标的。
在未来两个市场的融合过程中,其意义不只是为A股带来一定数量的增量资金,而是促使内地证券市场更加规范。
而且,未来从流动性、估值体系等各个角度考虑,深港通也都有利于两市长期的发展。随着深港通深入开放,将会加速A股走向国际化;在更长远的未来,在国内投资美国等市场也将不再是梦想。
猜想4
蓝筹股及中小盘家电白酒受益
尽管深港通何时到来还是未知数,但敏感的市场投资者已先行将相关概念股炒了一番。究竟是哪些板块会从中受益呢?
在深证100指数成分股中,就谁最能赚钱来看,从2013年年报和2014年三季度报对比发现,深市前10名主要包括平安银行、万科A、格力电器、五粮液、洋河股份、美的集团、长安汽车、宁波银行、双汇发展和华侨城A。这些公司在业绩上都是非常亮眼的,也是一些有着长远投资价值的股票。
“深港通的开启有利于深市主板的蓝筹股,如有色、房地产、银行以及券商等板块。”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指出,相对于大型蓝筹股,深市小盘股将承压;再加上国内注册制的推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小盘股会受到一定打压。而且,在沪港通开通之前,早已有机构通过RQFII和QFII渠道布局A股市场。深港通开启后,也会出现沪港通A/H差价缩小,甚至倒挂的情况。
相对于港交所来说,深交所特有的行业也有望成为主要的掘金阵地,其中白酒行业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白酒企业或许能产生抱团效应,借助深港通成为资金青睐的香饽饽。
而平安证券也认为,食品饮料公司成长确定性高、现金流稳定,符合境外投资者的偏好,因此若深港通开通,海外资金有望持续流入食品饮料行业。“投资者可重点关注A股独有的稀缺性品种,主要以品牌影响力强的名白酒为主,包括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古井贡酒、青青稞酒等,这类消费品商业模式简单、增长前景明确、估值合理;同时,一些品类独特的食品股也可适当关注,包括承德露露、双塔食品、涪陵榨菜等。”
除了食品白酒概念,医药股也是港股中少有的股票,所以深证100指数中的医药股也可能受益,如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吉林敖东、华润三九、双鹭药业等。
“深港通的影响可能会集中于小部分股票上,例如长安汽车、云南白药等,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板块集中大幅上涨,因为在沪港通启动之后,银行、券商等金融板块已经有了一波上涨,相关的深港通受益股也已经有所表现。”一位分析机构人士指出。
香港股市主要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而海外机构投资者在A股中,较为青睐家电板块;截止到2014年三季度,家电为QFII第二大重配板块。随着此次深港通的开放,海外资金将进一步流入A股家电板块。
个股方面,安信证券则建议,遵循两条逻辑进行投资,首先是投资低估值、业绩好、安全边际高的蓝筹股。“根据沪港通开启后的经验,低估值、业绩好、安全边际高的家电蓝筹会被加大配置,在深港通背景下,这一投资逻辑仍然适用。而考虑到QFII现有的持仓情况,个股如美的集团、TCL集团等还有较大配置空间。”
■链接 沪港通“北热南冷”格局悄然生变
沪港通2014年11月17日推出以来,一直呈现“北热南冷”局面,沪股通在开通首日一度提前用尽当日额度,此后沪股通额度使用率也遥遥领先于港股通。不过,2015年以来,沪港通“北热南冷”的局面被打破,港股通额度使用率稳中有升,沪股通则连续出现净卖出局面,资金开始出现“弃A买H”的迹象。
有分析人士指出,可能跟AH溢价率变化有关。近两个月持续的A强H弱行情,使得AH比价由此前的整体折价转变为当前的整体溢价近三成,A股金融、基建等蓝筹股的估值洼地已经被填平,甚至很多A股蓝筹股的价格相比H股贵不少,使得外资进一步配置沪市蓝筹的动力减弱。相反,H股当前大幅折价状态却得到越来越多内地资金的关注。
同时,自沪港通去年11月启动以来,还尚未如预期激起海外投资者的较大参与热情。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许多海外投资者对于两地互通项目的技术环节方面有所顾虑,尤其是托管平台。另外一个障碍来自于卖出股票时的“前端检查”政策。
在深圳和香港同时上市的企业有17家
A股相对于H股溢价率超过30%的,有浙江世宝(202%)、山东墨龙(181%)、东北电气(142%)、经纬纺机(97%)、新华制药(89%)、晨鸣纸业(66%)、东江环保(31%)7家;
溢价率在20%到10%之间的有5家;
万科、潍柴、鞍钢3家价格倒挂。
深市受益板块
1.深市主板的蓝筹股,如有色、房地产、银行以及券商等板块;
2.食品饮料公司成长确定性高、现金流稳定,符合境外投资者的偏好,可重点关注品牌影响力强的名白酒,如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古井贡酒、青青稞酒等;
3.一些品类独特的食品股也可适当关注,如承德露露、双塔食品、涪陵榨菜等;
4.医药股也是港股中少有的股票,如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吉林敖东、华润三九、双鹭药业等;
5.家电板块,如美的集团、TCL集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