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问题再成关键
此前,对于国际卡组织进入中国一直未完全开放的一个原因就是安全问题。国际卡组织如果在中国境内没有相应的清算系统,就会把持卡人信息传送到其境外清算中心结算;一旦设立自己的清算系统,即便持卡人在境外交易,持卡人信息也要传送到境内。
有媒体报道,中国支付清算市场对外开放,中方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国际卡组织须遵循中国的清算业务规则和银行卡系列金融标准;二是出于金融安全考虑,国际卡组织须将转接清算系统放在中国。
对于转接清算系统放在中国,万事达人士表示可以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直接将卡组织的主机和服务器放在中国;第二种是成立专门中心负责所有品牌卡的清算转接,后台外包服务商设备,服务器在境内。
据了解,这两种方案目前都在研究当中,采用哪种尚无定论。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国内清算系统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贸然开放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开放得有次序地稳步推进。
国内机构
工行、支付宝呼声高
清算市场不仅对外资开放,对民营资本以及国内机构同样适用。除了万事达、VISA这样的国际卡组织,还有什么样的机构有望成为“第二个银联”?
工行呼声高涨
有支付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目前的管理办法来看,清算组织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品牌和信用;二是要依规接入现有央行清算系统,这对机构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都有很高要求;三是要有一定的受理网络,也就是接入的银行比较多。门槛其实很高。现在普通的第三方支付信用可能并不高。相比之下,银行的信用强多了,其中工商银行呼声最高,无论是发卡量还是专业程度,工行都确实有能力,甚至在银联成立之初也都是从央行和工行引进了大量人员。
上述国际卡组织人士称,国外也有银行尝试成立清算组织,但最后未能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卡组织的独立性。“如果工行成立清算组织,建行、中行会去使用这个清算系统吗?显然不会,这样这个清算系统仍旧是一个工行体系内部的闭环系统。所以,独立的清算组织才能走得长远。”他分析,可行的方案可能是几家大行一起成立一个清算组织,毕竟95%以上的发卡都是由几家国有大行垄断。
不过工行人士表示,目前尚未听说申请支付清算牌照事宜。
支付宝存线下短板
工行之外,“线上支付霸主”支付宝的呼声最高。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转接交易额份额方面,支付宝占比35.25%、银联占比33.54%、财付通占比15.51%;收单交易额份额方面,支付宝占比42.40%、财付通占比19.05%、银联商务占比16.78%、快钱支付占比6.80%。
记者了解到,支付宝也曾通过多种渠道游说高层,希望放开国内的支付清算市场。支付宝方面昨天表示:“我们尚在研究阶段,暂时没有确定的消息可以回复。”
易观国际分析师李烨表示,虽然支付宝在线上与百余家银行进行直联,已在进行转接清算相关的业务,但真正成为一家转接清算机构需要遵循一定程序和满足相应条件。支付宝也要面临与传统金融系统博弈、政策、股东结构调整等多重问题。
此外,支付宝的短板在于线下。“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支付宝与银行的关系比较微妙。要说服银行给它发卡很难,就算通过自己的民营银行可以发,能力有限,而且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也没有意义。”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 影响
消费者可选多种品牌卡
银行卡清算市场向外资开放以后,单一带有VISA、万事达等卡组织标识的银行卡在境内POS机上无法受理的局面将成为历史。未来,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JCB等,都可能通过其会员银行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信用卡。也就是说,除了消费者已经使用多年的银联卡,以后将有更多品牌的银行卡可供选择。
而在刷卡消费时,持卡人也可以选择要“走”哪家卡组织提供的支付通道。随着市场中收单机构的增加,POS等银行卡受理终端数量将大大增加,布放范围也将更加广阔,消费者持卡消费将更加方便。
市场中有了更多竞争者,商户得到的收单服务也将更加完善。有业内人士猜测,目前收单市场中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7:2:1”的分成比例可能会有调整,商户的经营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并可能更多地让利给消费者。
“越开放、越竞争,价格会越低,服务会越好。”第三方支付供应商易宝公司首席执行官唐彬说,既然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就应当放开市场,让不同的银行卡清算机构充分竞争,提供更有特色、价格更亲民的服务。
例如,2011年国内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后,第三方支付市场迎来了大发展,从电商购物到订购机票,消费者得到很多便利和实惠。美国的银行卡清算机构有四家,国内这么大的市场完全能够容纳多个银行卡清算机构。
银行卡清算机构引入竞争,商家将能有更多的选择,费用负担将会减轻。唐彬介绍,例如国内百货、超市、餐饮业等银行卡消费的手续费在0.38%至1.25%不等,如果手续费能大幅减少,企业负担能够减轻,消费者也终将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