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中海环球”轮首航广州南沙(4)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肖烨 2014-12-13 10:03 |
2004年9月28日,南沙港区一期建成投产,2005年4月28日南沙区成立,2012年9月6日南沙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兰州新区之后的第六个国家级发展新区。9月27日上午,作为广州市“三个重大突破”重点项目的广州港南沙港区集装箱三期码头12、13号2个深水泊位正式进入试运营。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码头工程是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广州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该工程项目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是近年来国际业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集装箱码头项目之一。该项目包含十万吨级集装箱泊位6个,2千吨级集装箱驳船泊位24个,岸线总长4178米,设计通过能力570万标准箱,码头陆域纵深1177米,陆域面积约276.6万平方米,并留有进一步提高通过能力的余地,总投资概算约为75亿元,力争2015年年底全部泊位投产。项目的建设顺应了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对集装箱加快发展的需求,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深水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发挥和提升南沙港区对腹地经济发展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对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南拓”战略目标和建设世界物流中心、航运中心、国家中心城市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
自2004年南沙港区一期投产以来,广州港集团深耕“南拓”热土,先后在南沙港区投资了220多亿元建设新港口,建成了南沙港区一期、二期、三期3个泊位、南沙粮食及通用码头、沙仔岛汽车码头、小虎石化码头、港发石化码头、建滔石化码头等码头项目,参与建设南沙钢铁物流园、广州港天国际物流公司等物流项目。据统计,目前,广州港集团在南沙港区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7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超过1.3亿吨,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广州港。
广州港集团通过在昆明、贵阳、长沙、衡阳、郴州等地设立内陆港,使南沙港区成为内陆腹地联通世界的重要门户;29条“穿梭巴士”驳船专线把南沙港区与泛珠江三角洲中小码头形成互联,南沙港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依托深水良港优势,南沙新区吸引了汽车、机械设备以及造船、钢铁等一大批临港工业和航运物流、报关、代理等关联产业进驻,为南沙新区各产业起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南沙新区的快速发展,也为南沙港区带来了充足的货源,推动了港口的货物吞吐量的快速上升。南沙港区投产十年,南沙港区货物吞吐量从2004年的400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2.05亿吨,集装箱量从2004年的26万标准箱增长到2013年的1036.33万标准箱;南沙区国内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93.1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908.03亿元,工业总产值从179.6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474.3亿元,税收从13.3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98.19亿元,南沙港区与南沙新区港城互动发展成为这十年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近10年的不断拓展,南沙区基本形成了珠三角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2013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975.42亿元,占南沙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39.4%,是2005年的31.5倍,年均增长53.9 %。南沙港区后方集聚了名幸电子、三菱重工、瑞士龙沙集团、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等著名跨国公司,东方电气、第二重型机械厂、越秀广纸集团、广钢集团、美的生活电器、国通管材集团等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骨干企业及锦兴纺织等省市名牌民营企业,现代临港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据统计,2013年南沙区进出口总额158.73亿美元,是2005年5倍多,平均年增长约50%。
南沙港区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一举改变了广州港缺乏大型集装箱、汽车滚装和油品专业深水泊位的历史,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新型港区在珠江出海口西岸崛起。南沙港区的快速发展,广州港实现了珠江东岸和西岸的两翼同步发展。目前,广州港集团以南沙港区为中心、东西岸码头协调发展的业务布局日臻完善,辐射珠江三角洲和沿江内陆地区的集疏运功能不断提升,使广州港实现了由过去的集装箱支线港、喂给港向干线港、枢纽港目标快速发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