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四所211工程大学校长怎么炼成?(2)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肖烨 2014-11-19 10:08 |
理工科出身占绝对优势
中大六任校长中,除了黄焕秋一位为教育系外,其余五位“掌门人”均为理工科出身,有化学系、数学系、生物系、物理系。而黄焕秋出身教育世家,父亲为惠城知名老校长黄植桢。
华工五位校长全是理工科,分别为化工、机械制造、制浆造纸工程、铸造、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华师文科校长的比率较高,有两名校长是文科出身,管林毕业于华师大中文系。王国健本科就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于华师大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
当副校长几乎是必经之路
在工作经历方面,几乎所有的校长都当过副校长。即便是没有,也在各自院系担任过院长、系主任等行政职务。
中大六位校长在执掌中大前,有三位曾有过副校长任职的经历。华工和华师11位校长,均有各自学校副校长的任职经历。
哪怕是学科带头人,也必备了这种“行政经历”。暨大原校长刘人怀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1995年担任暨大校长之前,也担任了四年副校长。
任期时间最长和最短的校长均在中山大学,分别是黄达人(1999- 2010,11年)和黄焕秋(1982- 1984,2年)。
特殊情况
暨大两任校长
曾由省级官员兼任
由于侨校的特殊身份,改革开放以来,在所有211大学中,只有暨大由省领导直接兼任过校长一职。五任校长中,直接有两任出现了这种情况。分别是主持暨大复办工作的杨康华和接替他校长职务的梁灵光。
杨康华两度担任过暨大校长一职,其中一次是1964- 1970年。上世纪70年代初的“文革”时期,在没有任何正式中央文件,仅凭国务院一名值班员电话通知的情况下,广东省教育办口头通知学校革委会,宣布撤销暨大,并于2月12日确定了搬迁计划。这所创办于1906年的华侨学府,三日内全校师生被迫搬迁,从东北迁来的军医学院进驻长达8年。
1976年“文革”结束,海外华侨要求军医学院归还校舍,复办暨大的呼声日益高涨。1978年10月16日暨大举行复办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杨康华继任校长,当时他已经是66岁,此次任期一直到1983年。
1983年后,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梁灵光兼任暨大校长一职,从1983年10月到1991年6月,近8年时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