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俊正式接任中山大学校长 成中大第七任掌校人(2)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肖烨 2015-01-28 09:45 |
当选院士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门发布相关新闻,因为1999年罗俊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此间他师从著名的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专家许厚泽院士。新闻中说罗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斐然,曾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记者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搜索看到,罗俊是在2002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为《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英文)》,指导老师正是许厚泽。该文摘要写道“采用长周期、高Q值的扭秤,并选择恒温、隔振、电磁屏蔽以及外界引力干扰小的实验环境,从而有效克服传统扭秤实验中扭丝的滞弹性和热弹性等影响,采用扭秤周期法在 1 0 5× 1 0 - 6相对精度上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为了进一步提高G的测量精度,还系统研究了精密扭秤实验的各种系统误差及其对G的影响。
而这也是他学术研究领域的基本反映。
不仅如此。在他的指导下,有两位学生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3年,罗俊在华中科技大学指导的学生胡忠坤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罗俊指导的学生涂良成凭借论文《光子静止质量的实验检验》也摘此殊荣。
30年山洞搞科研“追”引力
作为国内知名的引力物理学家,但其实在互联网上对罗俊教授的报道信息并不多,即便是华中科大校内媒体也鲜有关于他的采访报道,堪称低调。
在长年不见天日的喻家山人防山洞内,罗俊带领团队三十年如一日,开展引力精密测量研究。他的团队取得的万有引力常数值,是国际上精度优于50ppm(1ppm是百万分之一)的七个结果之一;其引力实验室也被外国专家称为“世界的引力中心”。 万有引力常数G是人类最早认识和测量的物理学基本常数,也是迄今为止测量精度最差的常数,因此备受各国科学家关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