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厘清高校管理“严”的边界
高校管理应该严格,但并非要求越高越好。
大学生和中学生处在两个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知识储备、文化素养、自控能力等都不一样。适合用来管理中学生的规章制度,看起来或许严格,但未必适合大学生。所以,不宜简单地用管理中学生的方式、方法来管理大学生。
与中学生不同的是,大学生几乎都已经迈入成年人的行列,身心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更何况,大学生是青年中相对优秀的群体,具有更强的自治能力。高校应该对他们有充分的信任,尊重其兴趣爱好,给他们适度的自主权,鼓励其在遵守合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自由钻研学问,自主实现人生理想。因而,高校的规章制度如果与中学没有区别,反而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甚或会有损高等教育的形象。
从历史的角度看,清华大学素以理工科见长,管理相对严格,学生言论谨慎、行为笃实;北京大学似以人文学科为优,管理相对宽松,学生思想开放、言行活跃。两者或严或松,哪个更好?难有定论。似乎只要与自身的历史积淀、办学风格相吻合,都不应有较大的争议。
真正容易引起争议的,是历史较短、办学层次较低的高校。这类高校的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管理层试图通过严格管理确保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因而,可以提倡低年级大学生上早晚自习,但也不宜作硬性规定。因为大学生的学习不一定必须发生在教室内,也可以是图书馆、操场边,乃至茶馆里。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办学条件相当艰苦,图书馆很小,部分学生就去茶馆自习。教师通常也喜欢课后去茶馆小憩。很多时候,昆明街头的茶馆就成了联大师生讨论问题的场所,课堂就在茶馆里,甚至有“茶馆里的学问”一说。可见,真正爱学习的学生,学校不刻意管他,他也会创造条件努力学习。大学生的学习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场所,也不宜固定在某个时间段内。一个学生早上睡懒觉,不起床,如果是因为深夜阅读、沉潜学问,学校似不宜过分干涉,“适度的放纵”或许可能孕育出某些奇才、怪才。
作为高校,首先应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吸引能力,通过讲课“抓住”学生的心,而不是用制度去“管住”甚至“严卡”学生,这才是“治本”的真功夫。其次要提升大学生对知识、技能以致高深学术的热爱,让其感受到所学内容是有益身心的,至少是利于就业的,他们自然不会将宝贵的精力耗费在无聊的游戏和玩耍中。同时,对那些有教学魅力的老师,哪怕其科研成果难言突出,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彰,给予他们应有的奖励。这些,应该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吴定初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链接>>>
那些“雷人”的大学校规
1.禁止寝室吃西瓜
沈阳某高校《学生社区公寓管理补充规定》中明确规定:“禁止学生携带快餐饭菜、带汤食品及瓜类水果和酒类等进入公寓。楼管员发现并拦截扣留酒类,一次奖励20元。如公寓内未查出此类食品,每月奖励楼管员100元。楼管员如果在门口发现不制止,一次罚款5元。”
2.学生宿舍床铺不许拉帘
兰州某高校《宿舍管理条例》规定:学生宿舍中不允许用布帘将床围起来,搞自我封闭,违者处以20-50元罚款,并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3.谈恋爱要实名登记
福建某高校部分院系实行“恋爱实名制登记”,并发放“恋爱调查表”,让每个学生填写姓名、学院、专业、是否恋爱、恋爱对象是否本专业、最近是否存在矛盾、是否需要心理辅导等内容,“恋爱调查表”要由本人亲笔签名。经媒体报道后,该做法被叫停。
4.学生长胖一斤罚款50元
重庆某高校舞蹈系的教师想出了这样一招:学生长胖一斤罚款50元。该市相关部门已对教师这一错误的做法进行批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5.周末回家住宿需要提供房产证
南宁某高校二级学院规定,学生本人或直系亲属在南宁市区,一学期内每周五、周六晚上固定回家住宿的同学需要向学校提出申请,内容包括申请周末外宿的原因,具体地址(房屋产权证明)复印件、家长身份证复印件(家长亲笔签名、联系电话)各一份。
6.每天早读要录指纹
桂林某高校每天早读要录指纹,迟到超过一秒的名单要贴出来公布一周。辅导员强制上学期挂科重修的学生每晚上晚自习,七点到九点半期间还不许上厕所!(实习编辑 唐巧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