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倒奶现象愈演愈烈 广东散户鲜奶被拒被迫卖牛(4)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肖烨 2015-01-12 09:44 |
广东:散户鲜奶被拒被迫卖牛
北方奶农倒奶现象越演越烈,广东也出现了倒奶弃牛现象。在南沙区榄核镇,奶农徐先生在奶牛身上挤出来的奶,自今年1月1日起就无人问津。由于生鲜牛奶保质期顶多不过3~4天,他只能把原先挤的奶倒掉,腾出罐子装上新挤出来的奶。“产奶不能停,不然奶牛会涨得难受。”一位养殖场工人对记者说。徐先生的养殖场原本向花都区一个奶站供奶,每吨价格有5550元,但接受这个奶站供货的一家乳品企业明确通知,今年收奶量要下降50%。奶站通知徐先生,从今年开始不再向其收奶。徐先生只能卖牛,在每头价格下降5000~8000元的情况下,已经陆续卖了数十头。
在三水,也有一家养殖场遭遇类似情况。元旦至今,陆陆续续倒了1吨多牛奶,每天损失6000元。束手无策的养殖场只得给奶牛“减食”,每天从饲喂3顿减少到2顿,饲料质量也不如以前。
“南北方倒奶存在本质区别”
“南方倒奶和北方有本质区别,北方主产区多、总产量大,企业和奶农关系较为松散,的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供过于求、无人收奶;广东历来属于‘缺奶’地区,本地供应只占广东乳企收购比例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倒奶现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弃养牛的奶农并不多,仅有十来户,其中包括“退休”者。“实际上,大型牧场已和本土几家乳企的协议价谈得差不多了,仍高于国际收奶价,但不排除散户的奶出现无人问津现象。”
广东省奶业协会会长陈三有透露,他个人曾收到4个养殖户打来电话要求协助。目前相关管理部门正在全省开展调查,了解广东共有多少奶无人问津。他认为,“企业下调奶价,是一种议价手段,现在是买方市场,奶农也要适应这种变化。”
如何应对市场调节
政府干预
农业部:
全力以赴处理“卖奶难”
针对近期“卖奶难”问题,农业部昨日表示,将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处理“卖奶难”,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农业部表示,将积极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1月8日,农业部与伊利、蒙牛等重点乳品企业奶源负责人进行协调,督促企业做好生鲜乳收购工作,稳定中小牧场和养殖户小区的奶价,保护奶农利益。
农业部表示,将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工作。目前,农业部已启动全国奶业生产周报制度,及时调度生鲜乳生产销售状况,重点收集乳品企业拒收数量、奶农倒奶数量、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况。
农业部称,将积极争取财政、工信、质检、食药监等有关部门的支持,研究制定包括奶农救助、奶粉临时收储、扩大乳制品消费等方面政策措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