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有不为,无为无不为。华为,中华之为也。
——题记
中国有句老话:“逢九必有大事。”人到逢九年,运势往往会发生一次大的转变,面临一场大的劫争,争赢了是福,争失了是害。
2019年对于中国来讲,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由美国发起的中美贸易战到了一个关键节点,美国政府一手挥舞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一手高举起加征关税的大棒,恣意妄为,使得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得不奋起反击。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
5月15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公司以及关联企业列入美方“实体清单”,禁止华为在未经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企业获得元器件和相关技术,而生产手机并拥有5G技术的华为公司瞬间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当今的世界头号强国开动整个国家机器,胁迫谷歌、微软等高科技巨头,外加部分西方势力,举尽全力,对华为开展近乎全方位的封杀。
这是一个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博弈。面对美国的实体管制禁令,多家合作伙伴中断合作和技术供应,仅有32年历史的一家自主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华为一时四面楚歌。正当举国上下纷纷担忧、甚至猜测华为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的危急关头,华为的掌门人、CEO任正非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5月21日,任正非在深圳华为总部接受了国内多家媒体的集体采访。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年届75岁的任正非身穿淡黄色西装、粉色衬衣,气定神闲,谈笑风生,谈吐中不时还透出几分幽默。对于华为面临的危机,他似乎早有预料。面对各路媒体人的提问,处处有备而来。
您怎么看待美国要高通禁止向华为供应芯片呢?
不要紧,我们有备胎,有海思麒麟,转正就可以了。
美国要是禁止供应手机安卓的操作系统呢?
我们有鸿蒙,拿出来用就是了。
您怎么看待美国政府对华为90天的延缓期限呢?
美国的“90天临时执照”对我们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我们感谢美国企业的正义和良心。
任正非:“美国政客目前的做法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华为的5G是绝对不会受影响,在5G技术方面,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
多事之秋,当记者问及是否为深陷加拿大软禁中的女儿孟晚舟感到担心时,任正非的回答镇定而轻松:“不担心。女儿在那里忙得很,她还要读一个狱中博士出来呢!”
6月17日下午,任正非在深圳对话数字时代的大思想家、《福布斯》著名撰稿人乔治.吉尔德和美国《连线》创始人尼古拉斯.内格罗蓬特,他表示,美国政府的封杀可能会使华为的年营收减少300亿美元左右,不过300亿美元在我们眼里是很小很小的事情。华为公司近两年会产量会有所降低,但到2021年我们就会焕发生机,华为是“一只打不死的鸟”。
华为会继续加强与美企的合作。他还说,如果特朗普给他打电话,他会接,并且会和特朗普讨论合作共赢。目前美国在某些领域保持着优势,华为可以和美国一起为信息产业做贡献。
面对公众,任正非坦诚自信,从容面对;对于合作伙伴,他诚恳包容,客观公正;对于那些对华为无情打压的强大对手,他无畏无惧,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圆化直,身眼手法步,行拳走架风格犹如太极,绵里藏针,借力发力。任正非的睿智、境界、胸怀,令在电视机前的全世界亿万观众为之叹服。在互联网上,任正非成为无数网友追逐热捧的“网红”。几场媒体的现场直播,任正非乘时就势,成功突围,不但使华为公司摆脱了危机,而且在道义上赢得了主动!
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包括美国企业突破封锁不断向华为敞开大门,道义的砝码无疑已偏向华为一方。至于胜负输赢,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时间刚过去一个多月,中美贸易战的局势忽然发生了180度的逆转。6月29日,在日本大阪G20峰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亲口宣布,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向华为出售零件的美国公司被继续允许出售。这表明,在中美第一回合的角力中,华为赢了一局!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较量中,华为创始人和掌门人任正非所表现出来的高超谋略和斗争艺术令人印象深刻。探寻华为30多年的成长历程,华为不仅在诸如5G技术芯片等高科技研发的硬实力上夺得先机;同时在以任正非为代表铸就的华为企业文化中,处处闪烁着东方哲学文明的思想光辉,尤其是老子道家思想和文化智慧体现得尤为突出。心怀大道,处变不惊,守正出奇;谦虚处下,为而不争,以弱胜强;反者道之动,无为无不为……。任正非能将其哲学思想兼收并蓄,体悟透彻,并在21世纪与现代企业管理运营有机融合,践履笃行,而成就了今天的华为能够角逐全球市场所向披靡的软实力!
正可谓:道可道,非常道。
一、图存之道
人们通常这样讲:儒家思想重治国,佛家思想重治心,道家思想重治生(即养生)。
实际上并不尽然。《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能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成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也就是说,老子道家的哲学宇宙观是“由天道推人事,”即国家的管理、人事的管理原则,是从宇宙的法则推演而来,人道是由效法天道而来。道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母,它既是一种无形无象无具体规定性的存在,又能产生万物,由无生有,由柔至刚。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1987年9月15日,任正非集资2.1万元创立华为公司。那年他43岁,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被原单位除名,老婆离婚,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起步阶段,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用任正非的话说,“当时除了有几个人脑袋,其他什么也没有。”当时的他正处于人生低谷,周围的每个人似乎都比他强。
然而他仅用了27年的时间,把一个作模拟交换机代理商的小作坊建设成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开创了一个关于中国制造的奇迹!
应该说,当年任正非走上这条路,也有一些误打误撞的成分。最初的想法不过是依靠代销香港的交换机而挣口饭吃。在代理交换机的过程中,他凭借深圳特区信息方面的优势,看到了中国电信行业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和需求,决定研制中国的程控交换机。
他当时并不清楚,通讯行业是个门槛很高的产业,想在其中谋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然而,任正非凭着一腔豪气,在宝安县蚝业村租了个生产车间,和几十个员工吃住在那里,夜以继日,探索攻关。那时新员工进入华为,都可以免费领到一个床垫子,一条毛巾被。那个车间既是宿舍、又是厨房,任正非和大家日夜滚在一起,困了大家就席地而睡,在床垫子上打个盹,醒了起来接着干,这就是华为创业初期的“床垫文化。”
到了1992年,他们研制的首批3台BH-03交换机终于完成。交货之时,公司已经囊中羞涩,身无分文。还好,幸亏3台交换机及时回款,公司才能够正常运营,避免了断炊之虞。
那么,任正非究竟怎样在夹缝中生存,带领华为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呢?
道家讲“有为有不为。”任正非则说:“不改变前进的方向,不进入不熟悉的领域。”自从华为确定了走通讯专业高技术研发这条路,便矢志不移。华为创业初期,楼下就是证券公司,每天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而楼上的华为人不为所动,每天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公司也有资金紧张、入不敷出的时候,任正非就从银行贷款给员工发工资,以全员持股的理想激励大家,让大家咬牙共度难关。
这期间,做房地产本可以爆发。
做互联网本可以爆发。
做资本运作本可以爆发。
任正非从不为这些诱惑所动:对于金融投资、房地产那些来钱快的项目,华为不眼热,不动心,不为乱花所迷眼,而是每年拿出利润的10%用于科技研发,连续多年,雷打不动。全世界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敢于像华为这样对同一个领域投入这么多的资金量。
克里斯.祖克的核心扩张理论认为,企业只有专注,才会像树木的年轮一样,以一种有规则、有组织的方法由一两个强大的核心业务扩张到一系列相邻业务,从而持续稳定地增长。
任正非认为,只有在一个点上突破,才能在人类社会立足。围绕着“疏导信息流量”做努力,终端就是一个“水龙头”,CNBG(运营商业务)就是一个“管道”,越这么做,我们越可能领导世界,越容易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合理地位,而且炮击量还会越来越大。持续还在同一个领域前进,不会换轨道。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往往能战胜天下最坚强的东西。
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华为不与强大的对手硬顶硬拼,而是调整自己内部的力量,采取先退一步、用迂回曲折的手段,不声不响地做自己的市场,扩大自己品牌影响的销售战略是先从别人不关注的农村起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在国际市场,则选择从发展中国家入手,以低成本战略,逐步将产品打入到发达国家市场,在发展中也逐步突出了自己的优势和力量。
任正非曾在华为内部提出著名的“盐碱地”的概念。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同样,在很多市场,由于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辛勤耕耘却可能换来颗粒无收,这些地区和国家就被任正非形象地称为华为的盐碱地。华为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地在西方大公司看不上的盐碱地上,一点一点地清洗耕耘,而且,薄利也逼着公司在很窄的夹缝中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管理水平。谁也没想到30年后,当你深圳这家诞生在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是任正非一以贯之反复强调的话题。2000年,华为的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29亿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正当华为顺风顺水之时,任正非却写下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大谈华为面临的危机。他说:“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或许是这样我们才存活了10年。我们大家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为什么总在兴盛中提醒危机?因为他预见到了华为的冬天一定会到来,到那时“也会像它热得让人不可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谁有棉衣,谁就能活下。”“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或许这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一系列的预警措施,才使华为没有成为沉浸在温水里的青蛙,安然渡过一个又一个“暗礁”,实现了持续的成功。现在再来读19年前任正非的这篇文章,不由得令人心生敬佩。正是有任正非如临大敌的过冬意识,华为才能未雨绸缪,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搞 “备胎”。做出了诸如“麒麟”、“鸿蒙”这一件件小“棉袄”,时至今日,华为果然遇到了寒冬,当年做的这些“棉袄”真的派上了大用场,华为又一次化险为夷!
向死而生,这正是老子哲学中的应有之意。在任正非的眼里,如何生存是第一位的。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这也是每个公司的生存法则。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他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只要二十年以后我们还活着,就是‘一览众山小’! ”
二、治军之道
任正非具有浓厚的军人情结,这当然与他14年的军旅生涯有着撇不开的关系。
时事并不尽如人意,他一直在基建工程兵的技术岗位上工作,干到副团级即离开部队。我想,未能统帅千军、领兵打仗,或许正是一直藏在任正非心里的人生遗憾,他心里肯定有一个未圆的“将军梦。”
目前,任正非统帅的华为大军已有18万人。其中拥有在职的数学家700多人,物理学家800多人,化学家120多人,研发工程师8.9万人,不仅有华为大学,还有一个战略研究院,兵员构成除了国内精英,还有大量来自诸如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另外全世界有26个研发能力中心,执掌帅印的任正非毫无疑问是在着眼全球来排兵布阵谋划布局。
任正非邀请军事专家金一南教授到华为给中高层干部授课,讲“关于队伍灵魂与血性”,讲“将军的产生路径与素质要求”。
他还请著名军事专家戴旭到华为,讲授“美国全球战略与中国危机”。
平日在华为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上,任正非习惯于用专业军事术语。在组织内他把力量分为红军、蓝军,做公司的正常业务统称叫做“红军”,由“蓝军”扮演假想敌部队。“华为蓝军”直接从属于华为集团最核心的职能平台,他们的主要职能就是站在客户、竞争对手的立场,审视华为自身,专门“出情况、唱反调”指出华为的不足。
任正非高度重视蓝军的作用。听说,当战争来临时,红军来抵御蓝军的入侵,蓝军部队作战方法是 “出人意料”的,要给红军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只有经常与他们“打交道”才不会打败仗,强大的“蓝军部队”使“红军部队”在演习中不断进步。
他说:“我认为人的一生中从来都是红蓝对决的,我的一生中反对我自己的意愿,大过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批判远远比我自己的决定还大。我认为蓝军存在于任何领域、任何流程,任何时间空间都有红蓝对决。如果有组织出现了反对力量,我比较乐意容忍。所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打天下,包括不同意见的人。”
比如,任正非把华为的主业通讯领域称为“城墙口”。他说:这3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的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
对于这次因美国政府打压亮出“备胎”而一举成名的海思公司,任正非则把其视作一支跟进华为主战队伍前进的“助战队伍”。就如坦克队伍中的加油车、架桥机、担架队一样。他说,三个板块,不是哪个板块挣钱多就地位高,只有CNBG(网络联接)部门才能称霸世界,美国打的是这个部门,“烂飞机”说的也是这个部门。他们的销售额不一定是最高,因为“珠穆朗玛峰”可能容纳不了这么多产值,但是“珠穆朗玛峰”对世界意义很大,是一个战略高地。美国就是为了争夺战略高地,争夺不到,所以使用行政手段,而华为不会见钱眼开,放弃这个战略高地。
关于华为的人才战略布局,2019年,任正非接连签署了3个旨在讨论如何留住博士人才的邮件,并提出了构建冲击战略领先的“华为博士团”的设想:
“瞄准每一个“城墙口”,构建以少量顶尖人物为先头部队、以集群投入的优秀博士为主战队伍,以优秀硕士为支撑保障组织的战略攻击阵型,进行压强突击,争取用可能的最强力量和最短时间来突破难点,形成战略领先的优势。”
而最近,任正非还准备招兵买马,要将当今国内外天才少年汇集于华为麾下,建立一支面向未来的“华为童子军”。
应当说,统帅这样一支规模庞大、构成多元、精英荟萃的国际化高科技大军,其领导管理的复杂程度比一般的军事组织管理有过之而不及。为此,任正非投入重金,借力外脑,从中国人民大学聘请成立专家小组进驻华为,历史2年之久,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几经反复琢磨修改,先后八易其稿,制定了一部《华为基本法》,在总结华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价值的分配”、 “主要人事制度法规范”等逐一明确下来,为公司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华为基本法》从公司的实际出发,遵循现代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使用国际语言并与之接轨,同时继承和发展了华为自己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规划出一条“实现成为世界领先型企业的梦想路径。”
在华为,把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视为最大财富。华为的文化要求员工一定要服从管理,强调“团队的集体奋斗。”一次,华为公司在深圳体育馆召开一个6000人参加的大会,要求保持会场安静和整洁。历时4个小时之中,听众席上一片肃静,没有响一声手机。散会后,会场的地上没有留下一片垃圾,干干净净。华为严格的自律性由此可见一斑。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里面有一套最厉害的评价体系,叫“评价无时不在,评价无处不在”。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把控非常仔细。比如卫生间的香水,他们会测量香味多久会散去,都有一个标准。再比如,华为司机接人从来不晚点,因为他们都做了精密统计研究。
而与此同时,华为又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个性,注重柔性力量的积蓄和发挥。
老子《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代表了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但又是战胜其他事物最强大的力量。
任正非曾说:“水和空气是世界上最温柔的东西,因此人们常常赞美水性、轻风。但大家又都知道,同样是温柔的东西,火箭是空气推动的,火箭燃烧后的高速气体,通过一个叫拉法尔喷管的小孔,扩散出来的气流,产生巨大的推力,可以把人类推向宇宙。像美人一样的水,一旦在高压下从一个小孔中喷出来,就可以用于切割钢板。可见力出一孔,其威力之大。我们十几万人的能量如果在一个单孔里去努力,大家的利益都在这个单孔里去获取。如果华为能坚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下一个倒下的就不会是华为。”
三、竞合之道
在2400年前,老子的《道德经》中,把战争视为“不祥之器”,他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拥有“什伯之器”(指功效很高的兵器)而不用,拥有坚船快车也没有乘坐的必要,即使有优良的兵员装备,也不去炫耀武力。总之一句话,最高的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重道尚义、贵和慎战,是中华军事文明智慧,中华民族的斗争智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在这一领域得到最精彩、生动和集中的体现。
《道德经》第42章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这一段关于“道”的论述,揭示了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的内在机制,就是相互依存、互相渗透的对立统一关系。其中的“冲气以为和”。“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概念,也是“道”的深层终极价值。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是认识事物最根本的观点。矛盾极其复杂多样,其运动形态决不仅仅是斗争一种形态,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更为普遍的形态。所以不能形而上学地认为世间的事物是有你没我、你死我活、非白即黑,更普遍的形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活我也活。
任正非是深谙唯物辩证法的高手。在2010年PSST体系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时,任正非讲过一个“黑寡妇”的故事。黑寡妇是拉丁美洲的一种蜘蛛,这种蜘蛛在交配后,雌性会咬死并吃掉配偶,作为自己孵化幼蜘蛛的营养,因此民间为之取名为“黑寡妇”。
任正非说:华为跟别人合作,不能做“黑寡妇”,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多把困难留给自己,多把利益让给别人。近几年华为一直在提倡“做厚供应商”,其实就是注重加强与优秀供应商的合作,实现共赢。
两千多年前,著名科学家李冰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时,研究探索出了一套“深淘滩,低作堰”的治堰准则,成为都江堰长生不衰的主要“诀窍”。
所谓“深淘滩”,就是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而“低作堰”:就是最大限度地节制自我,降低留存,多让利给客户,善待上游供应商。将来的竞争就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的整体强健,就也被任正非吸收融合,转化成华为竞争合作之术。任正非对此倍加推崇,他认为与现在华为所在行业要生存下去的法则高度相似。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
华为提倡主流汇聚,就是向业界主流供应商汇聚,做厚供应商管理,排除低资质供应商,与这些主流供应商建立互信、双赢的长期的组织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华为可以通过与这些优质供应商的强强联合,形成优势互补,也可以帮助华为提升能力,降低端到端成本。营造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契约合作关系,实现所谓的双赢。
“灰度理论”又是任正非的一个发明。灰色是介于纯白、纯黑以及两者中的一系列从黑到白的过渡色。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物体的平均灰度为18%。灰度一词,在华为语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任正非在许多重要讲话中使用的词汇。任正非在公司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他借用“灰度”一词教育干部和员工不要走极端,成为华为管理哲学中的精华之一。华为始终用“灰度”的思想指导各项实践。比如,公司设计自身所有制的实践,正确处理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实践,如何正确对待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的实践,内部管理上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拿合同与保进度的实践,处理守成与创新的实践,处理员工身份的实践,处理人事制度变革的实践,等等,都坚持了“灰度”的思想,实践证明,“灰度”思想是指导华为公司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花大价钱学习管理,向所有优秀的人学习。任正非是学习型企业家,他要求华为所有的高中级干部也要终身学习。2014年,华为学海底捞,任正非让所有的高管去海底捞免费吃顿饭,亲身体会感受。对于全球最顶尖的企业家,他更是一个一个拜访。他说,只有跟比你水平高的人打交道,你才感受到压力,你才进步得快,你只有永远谦虚做学生,才能学得东西。包括华为所有的管理运动,学植物,学美国、学毛泽东、学军队,都是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学习。华为的高级管理顾问有一个总结:华为要学英国的制度、美国的创新、日本的精益、德国的规范。
为了学习美军,任正非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在那里待了一个多月,近距离观察感受美军的真实律动,学习美军的优秀基因,从中深刻反思华为的体制并做出改变。
为了更高强度学习,他请了数位教授到华为做顾问,任正非与他们的办公室紧挨着,只要有时间,他就跟教授们泡在一起讨论问题。这中间有交流,也有辩论。没过多久,教授们惊奇地发现,任总竟然把他们的观点化为己用,变成自己的观点来开展新一场的辩驳。
从任正非的态度来看,他一贯反对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对立和对抗的思维逻辑。看他的采访、讲话和文章,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丝毫看不到报复、抵制和仇恨的影子。
当年思科想要置华为于死地,但他说自己跟思科CEO钱伯斯是好朋友,还自称不如钱伯斯。爱立信、诺基亚是华为的竞争对手,但任正非称其为“友商”,他在公司强调,友商的失败、倒下,绝不是华为的成功。他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爱立信”。
美国的“封杀令”公布后的第二天凌晨,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发表致员工的一封信,宣布多年前为公司生存极限而打造、一直压在保密柜里国产芯片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兑现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这封信挽狂澜于既倒,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国人为之欢欣鼓舞,舆论反应也非常热血。而任正非的反应令人出乎意料,冷静、沉着、充满理性。
任正非接受采访时说: “备胎计划”不是为了砸朋友。我们是朋友遍天下。之前我们的研究成果甚至自己不生产,交给供应商生产。所以我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信任。操作系统华为会做,能做,但不一定是替代别人。
“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我们不会轻易狭隘地排除美国芯片,要共同成长,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
面对有媒体记者提到,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把华为的支持上升到支持爱国的高度,还有人认为不挺华为就不爱国的两种极端情绪时,任正非用自己家人在用苹果手机的例子现身说法。他说,“不能狭隘地说用华为产品就爱国,不用就是不爱国。华为产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欢就用,不喜欢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挂钩。大家茶余饭后说两句过头话没问题,但是千万不能煽起民粹主义的风。”
对于美国企业,任正非的态度更是异常地客观、公正、中肯,他高度肯定一些美国企业在危难关头体现出来的良心,感谢他们多年来对华为的帮助。他说:我们不会排斥美国,狭隘地自我成长,还是要共同成长。在和平时期,我们从来都是“1+1”政策,一半买美国公司的芯片,一半用自己的芯片。尽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我还是高价买美国的芯片,因为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应该融入世界。我们和美国公司之间的友好是几十年形成的,不是一张纸就可以摧毁的。
“我是一个妥协派,从来都是能妥协就妥协…”在最近的采访中,任正非一再表露自己的妥协态度。他强调,两军都爬到山顶的时候不会拼刺刀,“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实在不然。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犹如一石入水,任正非的访谈内容在媒体和网络上被频频“刷屏”,在在国内外荡起层层涟漪,获得了超海量网友的肯定、赞誉,好评如潮。
有网友赞叹:“胸怀天下、格局至高、睿智的老人!”
还有网友评价:“任总格局,如高山,如大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中国的任正非!世界的任正非!太厉害了!胸襟博大,战略宏阔,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居安思危,谦虚谨慎……从任正非的身上,折射出了思想家、战略家、外交家、谋略家……的光芒。他的身上集聚了太多中华民族的精华。———任正非,国人之楷模!”
四、领率之道
清朝康熙皇帝曾告诫雍正说:“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作为一个企业领袖,高尚的品德是成就事业大厦的根基。有位著名企业家说:“想赢两三个会合,赢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的确,“小胜凭智,大智靠德。”因为德是制服人心的最佳利器。
老子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领袖),应为而不争,敦厚朴实,为此他提出了“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思想。
任正非历经30多年,含辛茹苦,历经磨难,把华为从当初襁褓里的柔弱婴儿打造成了世界强人,企业积攒了巨大财富。然而任正非对待物质财富、对待个人名利、对待控制权力的态度却异于常人。
任正非出生在贫困山区,青少年时代家景贫寒,兄妹七个,加上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经常看到妈妈月底就到处向人借钱度饥荒,而且常常走了几家都未必能借到。高三快高考时,他在家复习功课,实在饿得受不了了,用米糠和菜合一下,烙着吃。那时他家穷得连一个可上锁的柜子都没有,粮食是用瓦缸装着,也不敢去随便抓一把。极度的饥饿穷困留给他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他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之后,他不去追求所谓个人价值、财富自由。在物质生活上,他各项条件都比身边的副手差得多。当他的副总都开上了奔驰、宝马车时,任正非开得还是一辆普通的标致牌小车,也没有专职司机,出门回来都是夫人开车接送,经常独自一人拖着行李打出租车。在食堂一样和大家排队打饭,有时还系上围裙跑到操作间为大家亲自炒个菜出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手艺。据他的下属透露,除了公务活动,任正非平时的穿着也极为普通,有时甚至光脚穿着拖鞋,手端一个搪瓷大茶缸,与员工们海阔天空畅谈海聊。
任正非非常重视分享精神,他能够把所自己拥有的物质财富,都尽可能地分享给身边的人。很难去想象任正飞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华为公司中仅仅不到1.4%的股份。当然手中的股权在华为公司只享有年底分红的权利,其他的权利是没有的。虽然如此,任正非依然牢牢地掌握了这家公司,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他这种分享的品质,靠的是精神领袖的指引作用。分享机制其背后的因素,也就是任正非对人性的阅读把控得非常准确和到位的洞察力。这种分享主义为华为注入了无比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动力。
对于钱,他看得极为淡薄。这些年,他自己掏腰包,为家乡贵州捐献了数千台钢琴。他还自己出资,赞助对中国基础教育状况进行调研,为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小学教师待遇奔走呼喊。
“不做企业明星,只做明星企业。”这是任正非的做事理念。正是始终坚守这一点,他才有大把时间考虑华为的发展。许多创业者和企业家,都乐于参加活动、颁奖领奖、培训讲学,但任正非一点不感兴趣。
2004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要颁奖给任正非。任正非知道后,派了一位高层去央视公关,坚决要求把自己撤下。2018年,全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任正非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100名杰出人物”。听到消息,任正非随即上书深圳和领导层,坚决要求把自己从中删除,不要宣传华为,不要授予他个人任何荣誉,不要让他陪伴人出国访问。
任正非的上书状,很多人无法理解,也有人为他婉惜。以前任正非就多次拒绝重量级媒体的评奖。别人是花钱找关系,他是找关系不要赞评。他经常对公司员工说:"人红十分变成灰。希望自己和经理人对准客户,对准产品和服务,少参与外面的个人奖项评选,埋头做实业,我们不要做名人、明星"。
任正非历来坚持“不结盟,不建圈子,也不走圈子,同时警惕圈子。”
不仅不进圈子、不拉圈子,任正非还有意与政界保持距离。
一次,一位副市长来拜访他:“为了帮助企业发展,你认为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任正非的回答让人大吃一惊:“政府对企业最大的帮助,就是什么也不要做,只要将城市的路修好,公园和道路旁边的花草种好,这就是对企业最大的帮助!”
“反者道之动。”对于一个组织要保持健康活力就必须要坚持适度开展批判与自我批判,才不至于在思想上有所懈怠,组织队形散乱无序。事物永远是发展变化不断向前演进的,这是自然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所以加强组织学习并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就是使组织保持竞争力避免落后被淘汰出局的最好方法。
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从来不以“功臣”和“教父”自居,居功自傲,大权独揽,而是把自己作为华为的普通一员,勇于批判与自我批判,并不断进入“升级”模式。任正非制定了一个“干部八条”:
我绝不说假话,不捂盖子;
我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不作为;
我绝不动用公司资源,为上级或家属办私事……
2018年1月17日,任正非签发了一个通报:因部分单位发生了业务造假行为,任正非对管理层进行了处罚:他自罚100万,其余4位副总裁各罚50万。
很多人对此都难以理解。——他为什么总是在找别人和自己的麻烦?
任正非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人,才有广阔的胸怀;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公司,才有光明的未来。自我批判让我们走到了今天;我们还能向前走多远,取决于我们还能继续坚持自我批判多久。”
自带头自罚100万之后,任正非又接受了一次来自华为高管层“狂风骤雨”般的批判。以往都是任正非进行自我批评或者批评别人。此次开放性的讨论中,有一些是针自我批判价值观的体现。纵观十大“罪状”,这一次,从对待AR、VR等新事物的态度到用人文化,再到管理思想等,任正非被彻头彻尾地批了一通。这不仅仅是对任正非本人的批判,也是对华为所有高层管理者和HR体系的批判与反思。
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怀,胸怀有多大,天就有多大。华为这种自上而下的自我批判精神,固化到企业文化的血液中,让公司机体组织持续充满活力,实现自我纠偏,才能确保华为这艘巨轮前进的方向大致正确,并走得更稳更远。
见素抱扑,沉静低调,任正非不张扬,不造作,不偏激,不掩饰问题,不虚张声势。在他嘴里那些土得掉渣的话,总有大智若愚的味道。
比如他有一个非常知名的“浆糊哲学”:
“我什么都不懂,我就懂一桶桨糊,将这种浆糊倒在华为人身上,将十几万人黏在一起,朝着一个大的方向拼死命的努力”。
“华为没有秘密,就一个字“傻”!像阿甘一样,认准方向,朝着目标,傻干、傻付出、傻投入。这桶浆糊,在西方就是胶水,这粘结人与组织的胶水本质就是哲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问了任正非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您认为华为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国际的管理哲学长期为西方主导,您是否认为,中国的管理哲学、管理思想是不是到了向世界输出的时候了?市面上有大量的书籍写华为秘籍,存在华为的秘籍吗?
任正非的回答则更有意思:“华为没有哲学,我个人没有学过哲学,也没有认真读过哲学书。如果说华为公司有哲学,就一点‘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因为钱在客户口袋里,有三种方法可以拿到这个钱。第一,抢,这是犯罪;第二,偷,也不行,要在派出所待两三天才能被放出来;第三,客户心甘情愿把钱给你,你必须要提供好的商品,为他提供需要的服务。所以,秘密就这一条。”
正如老子所说:大道至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假如你不知水之深浅,拿起石头往水里,水花溅得起响,水声越是响亮,水就越浅,而溅不起什么水花,没有多大的水声,那水一定是深不可测,其蕴藏着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叫做“静水潜流”。
任正非和他的华为之“秘籍”,或许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