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云南“民间学堂”创办人张清一
要培养“藐视”名校的学生 与体制内教育没矛盾
为何一间远在中国云南山区的民间学堂,会成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家长共同的选择?为何家长们会吐苦水,称申请入学这家学堂,不仅要考学生,还要考家长,难度简直堪比考大学?羊城晚报记者远赴云南,专访了学堂创办人、民间教育家张清一。
羊城晚报:一个家长自助教育联合会馆,凭什么敢号称能提供目前中国最好的教育?有什么达到了“世界水平”的教育案例吗?
张清一:首先,如果说学堂的英语教育水平比美国学校的水平还高,你会相信吗?事实上真是这样的。我们的孩子学了一两年的英语,就可以跟外国人熟练交流了,这是体制内学校学生用十年也没法做到的。这个教育成果,是可以检验并可重复、推广的。学堂采用“自然学习法”,一天只需要学习三小时,其余时间是运动和游戏。五岁的孩子学习四到五年后,就能达到甚至部分超过在美国的母语环境中泡了8-9年的孩子的英语语言能力,这是不是可以作为我们具有“世界水平”教育的案例?
羊城晚报:作为一名新教育的探索者,您觉得私人学堂与体制内教育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吗?你们的学生,将来有可能与目前的教育接轨吗?
张清一:我们的教育,本质上与体制内的教育并无矛盾,是可以接轨的,只是学习的安排和方法不一样。事实上,在我们这学习几年的学生,学起体制内的课程来是很轻松的,用一年学完九年的课程是有实际案例的。
不过,学堂里的一些优秀学生,虽然从能力上说,要去考国内一流大学并不难,但他们选择了放弃。在中国,很多英语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学习目的都是要出国留学。可是,我们学堂英语学习最好的学生,却是要留在中国,学习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藐视”名校
羊城晚报:这也许只是牛犊不畏虎而已,面对数百年文化积淀的西方知名精英大学,你们凭什么就可以“击败”他们?
张清一:我们并没有去“击败”他们,我们只是走一条不同的教育路线。我相信,马云如果想通过重复沃尔玛的路线和方法,做大做强,去“击败”沃尔玛的话,很难成功。但今天,以马云为代表的新经济,并不需要去模仿,只要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可以轻易地超越。
北京上海的学校,不见得就比我们在大山里面更“接近文化教育中心”。我们不仅可以同步知道北京上海的课程和教育,也可以使用美国欧洲的教材,甚至哈佛大学的课件和教程来教学,我们还可以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课件,来帮助学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传统的知识教育,必然被网络教育所取代。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以能力教育为目的的学校。
而对于这一点,无论中外,很多传统的学校都没有做好准备。因此,我认为,世界教育格局正在变化。中国非常有机会在这一次大变革中,站到世界先进教育的前列。如果我们的教育系统,今天还在模仿西方教育体系,还想要“赶超哈佛耶鲁”的话,我们不仅是一个永远也不会成功的三流模仿者,而且只会被西方抛弃得越来越远。
回到我们学堂,一些很优秀的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要去读美国的名校,而是做新教育的教师,帮助更多的孩子成长。我们培养了一群“藐视”世界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他们的存在有助于加快实现“中国梦”。
不靠别人活我不孤独
羊城晚报:藐视世界名校是需要有实力的。你们才开办12年,学生居然这样想,会不会是老师灌输的结果?
张清一:当然不是。我们学堂的学生小修,原来在美国一所私立高中读书,回国参加了我们的夏令营后,决定留下,因为他认为学堂提供的教育更有价值。
实际上,对于16岁以上的孩子,学堂会同步开设与美国知名大学课程内容相同的课程,如文史哲、心理学、经济学等。同时,他们还以游学等方式,了解国内外很多名校。因此,决定不去美国读书,是认真思考和比较的结果,并不是被学堂老师灌输的结论。相反,我认为目前国内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考试?这在学堂是不可能的,我们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和得出结论。
羊城晚报:学堂被不同地方的教育部门“劝离”,目前以家长自助教育的形式存在,是什么支撑您坚持下去?
张清一:首先,我并不需要他人的支撑才能活下去,关键是我做的事情能不能说服自己。如果中国人需要这样的教育,如果我自己的孩子,他需要我来开办这样的学校,我怎么可能放弃呢?
第二个原因,别人也不是不支持,只是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来理解罢了。我做新教育十几年来,就一直是在周围人的怀疑和否定中度过的,甚至我的家人,刚开始都不支持,认为我的孩子“不去上学”是疯了。十几年后的今天,至少有一些家长是理解和支持我的,也有很多家长在学习我们的教育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并不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