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能力培养到生命智慧养成
除了独立思维能力,中小学生的生命还有更柔软和丰富的维度。在这次“语文对话”论坛上,同为“体制外”老师,成都华德福学校的吴文冰带来的,是一堂教育如何顺应孩子整体生命发展节奏的讲座。
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主张尊重孩子天性和生长节奏,融入自然,追求内在生命自由的教育体系。非常强调以艺术等方式使孩子的“身、心、灵”与世界发生整体连接。看起来,跟中国传统主张的“天人合一”或孔子主张的“君子不器”、“从心所欲不逾矩”式的全人教育有相似之处。这次讲座的题目,就是《华德福课程中7-14岁孩子母语中的民族魂教育探索》。
华德福的创始人、奥利地人鲁道夫·史丹纳认为,人的生命发展基本以7岁为一个阶段。0到7岁,要让孩子们相信世界是“善”的,“虔诚的心,是我们当代最缺乏的”。7到14岁,是“美”的发展;14到21岁,是理性、“真”的发展。
与丈夫黄晓星、朋友李泽武三人在成都创办中国大陆第一所华德福的张莉曾如此介绍具体课程:一年级以童话为载体,没有时空概念。二年级让孩子发现,人不是那么美好的,有性格上的缺陷,像狐狸那样狡诈,像狼那样贪婪,于是要学寓言故事。三年级,孩子进一步觉醒,发现是“活在这个世界中”的,要学习世界是怎么来的,可以讲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四年级,孩子们会发现有不同的性格特质,有时就像冰与火的碰撞,才有北欧神话里比较浓烈的对比。五年级后,孩子还需要知道人类是怎么发展的,不仅只是关于“我”的问题。
华德福有一个人类文明经典的大纲,但没有很固定的教材,具体教什么内容,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两个七年级的老师可以上得完全不一样,只要在整个人类的意识范围内就可以了”,“教师是什么人,比教什么更重要”。华德福的课堂有个特点:没有传统的分科制度,主课都是融合语文、数学、艺术等内容的综合课程,教材以经典作品为主,“比如说学埃及直接就学《亡灵书》,三年级就读《圣经》,有的是原文”。
“华德福非常强调孩子自我的建立,不断有独立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一个人只有有了内在的自由,才会有创造力。吴文冰强调:“他要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爱好,即使所有人都看不起”。
这句话,容易让人想到孟子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都是讲自我认同,只不过,孟子有“自我反省,理直气壮”为前提,与“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爱好”颇不同。
但吴文冰其实也很强调中国文化的“力量”,推崇儒释道的经典。在她所在的华德福学校,学生从六年级开始背《老子》、《论语》、《诗经》。
全国优秀教师朱爱朝的讲座《用艺术的方式与世界连接》,充满了华德福的味道。她让孩子们“用吟诵把孤立的个人结合成一个整体”,又带领孩子们观察自然变化,以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为基本线索,用图画和文字做自然笔记,使三年级的孩子体验到活泼泼的人与天地融通一体的生存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