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单于
这个早上我不再是低着头颅的打工仔/我是抬头挺胸的汉朝将军/誓以最后一箭/洞穿匈奴首领的胸口 ——许立志《杀死单于》
我对旁边的工友说/富士康又有人跳楼了/他们没有理我/还说这里是捷普 ——冉乔峰《报新闻》
2011年,当许立志进入流水线时,19岁的冉乔峰逃离了工厂。他去了工地,那里钱更多,更自由。
他在工地扛钢管。一根钢管六米长,五十斤重。一次扛三根,压得他“仿佛要被大地吸进去”。
更恐怖的是上高架。离地二三十层楼的高度,踩在钢管上拧螺丝,低头,下面的人只有蚊子般大小。
晚上回到工棚,工友们要么打牌,要么看电视,冉乔峰躺在床上,用手机写诗。
“每天想到什么就写出来,第二天上工就舒服些。”
他在微博上发起了“打工诗社”的话题,每次设定一个主题,让人们进行微诗接龙。最受打工者欢迎的三个题材,是讨薪、留守儿童和下岗。
他还建立了QQ群,都是热爱诗歌的年轻人。许立志也在里面,他们有时互相交换新写的诗,听听意见。
冉乔峰说现实主义是许立志的强项。但他们的诗不一样,“我的诗开始低沉,但结尾比较励志……他可能陷在自己的思想里,走不出来。”
冉乔峰还收获了爱情。2013年,深圳火车站,为了省钱,他在网吧待了整晚。早上醒来,发现背包被划了一个大洞,手机、钱包都没了。幸好上网时间还剩一小时,他在网上向诗友求助,一个在工厂打工的姑娘,从未谋面,却立马打给他三百块钱。
许立志和女朋友也是在网上结识。2011年春节回家,他骄傲地告诉父亲,他有女朋友了,还在广州读大学。这份并不那么“合理”的爱情曾让许父疑惑,直到许立志向他出示了照片。他决定听其自然,2013年年末,听到了两个人分手的消息。
许立志告诉他,女方父母嫌他们家太远了。
“是嫌太穷吧。”许立志的老家在广东揭阳的农村。女孩毕业后去了银行工作,他还在工厂。如今,许父会想起这对儿子的打击,“起码向他证实了,他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钱。”
2014年五一劳动节,冉乔峰让自己的诗歌事业更上一层楼。他们在深圳租了一间老年活动中心举办了“打工诗社”的线下聚会。他邀请了老前辈罗德远,后者在会上讲了一个有些促狭的笑话,“我说发现了一个问题,喜爱诗歌的人,女的不靓,男的不帅。”
许立志没有来,他已决定破釜沉舟。
2014年1月15日,许立志写下了《杀死单于》,用一种你死我活的愤激,表达对工厂生活的绝望和痛恨。他要一击毙命,寻找更好的生活。一个月后,合同到期,他毅然离开了这间困了他三年的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