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内容

世界客商大会13日至15日在梅州举行

时间:2017-11-13 12:11:38

核心提示: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将于11月13日至15日在梅州市世界客商中心举行。大会以“开放促发展·创新赢未来”为主题,将有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个省(直辖市)的1000多名客商和嘉宾参加。近年来,梅州深化运用国家促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扭紧“三大抓手”,借力...

       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将在梅州市世界客商中心举行。图为夜幕下的客商中心。

    (中外新闻社 中外新闻网记者 陈彬云)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将于11月13日至15日在梅州市世界客商中心举行。大会以“开放促发展·创新赢未来”为主题,将有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个省(直辖市)的1000多名客商和嘉宾参加。
    两年一届的世界客商大会,是传承客家文化、增进客商以及客属地区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大会让全球客商更加团结,也让世界更加了解梅州。时隔两年,梅州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全球客商。
    近年来,梅州深化运用国家促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两大政策”,扭紧“三大抓手”,借力广州对口帮扶,统筹推进“一区两带六组团”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
    2016年,梅州实现生产总值1045.56亿元,增长7.5%;今年前三季度,梅州实现生产总值815.68亿元,增长6.9%。在省对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评估考核中排名逐年提升,从2013年的第八位到2014年的第四位,再到2015年的第一位。2016年获评优秀等次。
    接下来,梅州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梅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增创发展新优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66公里 高铁2019年建成
    “兴华高速开通后,从深圳回来梅州快了很多,很多在外工作的梅州人渐渐也愿意常回来走走看看。”在深圳创业的梅州市五华县人张先生说,近日他特意带几位朋友到梅州游玩同时考察市场。
    兴华高速指的是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兴宁至五华段,其于今年9月29日建成通车,比原计划通车时间提前了3个月。通车后,广州或深圳到梅州的车辆通过兴华高速,车程缩短了30至40分钟。
    这是梅州加快交通建设,努力增创发展优势的一个缩影。
    交通畅则百业兴。近年来,梅州抓住国家扩大有效投资窗口期,着力推进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梅州建成6条9段高速公路,在建5条高速公路(梅平、大潮、东环、丰华、华陆高速),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66公里,预计到2020年后将增至745公里,居粤东西北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梅汕高铁于2015年动工建设,将于2019年建成通车;“双龙”高铁(河源龙川至梅州至福建龙岩高铁)和瑞梅铁路(江西瑞金至梅州铁路)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等前期工作,可望在明年动工建设。梅县机场开通航线10条,通航国内外15个城市,今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40万人次;目前正在推进迁建前期工作,新机场选址初步确定。“两高一场”建设,初步改善了梅州对外交通条件。
    在此基础上,梅州大力推进水利、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五华抽水蓄能电站、益塘水库引水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稳步推进。超高速无线宽带局域网覆盖到村的试点工程已全面完成。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四城同创”工作,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市城镇化率48.6%,森林覆盖率达75.06%、居全省第一,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此外,梅州还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以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龙头,以六个县城建设为支撑,以中心镇建设为节点,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嘉应新区起步区江南新城、芹洋半岛、梅县新城建设,着力推进城市道路、管廊、公园、学校、医院、安置区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
    自2013年梅县撤县改区后,梅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4.8平方公里、人口突破65万。先后引进万达、富力、恒大、保利等一批知名企业进驻,签约落地42个产业项目已完成投资240多亿元,建成客都汇、东汇城、万达广场等8个城市综合体和科伦药业总部、义乌商城、红星美凯龙等多个商业项目,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城市经济日益壮大。

       兴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面改善五华的交通区位优势。图为转水立交枢纽

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形成六大相对优势支柱产业 上市企业35家
    今年初,一条消息让梅州的机电产业业界振奋:2016年,机电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14.8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成为梅州继电力和电子信息产业后的第三个百亿产业。从2013年的57.94亿元到2016年突破百亿,短短3年间,机电业产值几乎“翻一番”。
    这是机电产业以创新引领加快转型升级,逐步发展壮大的结果,也是梅州树立“重实体兴实业”理念,聚焦产业发展,振兴实体经济的成果。
    近年来,梅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扶持实体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暖企”行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同时,梅州借力广州对口帮扶,深化穗梅产业共建,培育壮大实体经济。以实施省批准的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为重点,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示范,加快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广铁物流园、综合保税区和其他8个工业园(集聚地)建设。
    目前,梅州入园企业累计694家,投产582家,在建112家,今年1-9月实现工业增加值64.88亿元、增长21.86%。全市工业初步形成了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和矿产加工等六个具有相对优势的支柱产业。2016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21亿元。
    在壮大工业经济的同时,梅州加快规划建设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创建通过省验收,201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76.7亿元、居粤东西北第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金柚、脐橙、茶叶、优质稻等特色主导产业,打响“世界客都·长寿硒谷”品牌。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建10个电商产业园,快递网点实现镇(街)全覆盖。支持和鼓励企业上市,现有主板上市企业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6家。梅州客商银行于今年6月开业,是粤东西北地区首家民营银行。
    此外,梅州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三年居粤东西北首位。在全省率先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下放具体监管权和执法权,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抓好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以办好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为契机,梅州发挥侨乡优势,完善海外经贸文化联络机构,推进外贸转型,扩大利用外资,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冠华杭萧装配项目生产线,填补了梅州装配行业的空白,是“以商引商”的典型代表。

补齐民生事业短板: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沿着宽敞整洁的柏油路,走进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绕过碧波荡漾的池塘,蜿蜒的村道将一座座富有客家特色的民居、小巧的公园、精致的乡村咖啡屋等串联起来,勾勒出画卷般别有韵味的景致;在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约5公里长的绿道把质朴的古民居、果蔬基地等串联成珠,五彩花田、莲洁荷塘等景观映入眼帘,美不胜收……
    今年来,在蕉岭县、大埔县、五华县等地,不断涌现的新村新景新貌,彰显出梅州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为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以来,梅州着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改善重点民生,发力补短板。按照“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发挥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作用,压实市县镇村的责任,一手抓349条省定贫困村脱贫工作,一手抓10.3万分散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通过产业帮扶、转移就业、资助创业、社保兜底等形式,推进全市58633户158994名相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工作。
    今年3月,广东提出把2277条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年见成效、五年大提升、十年根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要求,梅州迅速启动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总体工作方案,明确了先整治、后提升,到2020年把全市349条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的总体目标,优先解决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细化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示范村建设指标。
    为更快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梅州市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县(市、区)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落实市领导联系挂钩制度,督察指导工作。
    与此同时,梅州着力改善和保障重点民生。成功创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教育强市。五年新增转移就业近60万人次,社会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重点建设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各县级医院以及4间中心卫生院,扎实推进市县镇三级“医联体”建设,提升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2016年底,全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642.4元和12991.2元,分别比2011年底增加了41%和66%。

       近年来,梅州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图为江南新城一角。

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看点
    ◎签订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绿色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由赣闽粤三省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倡议三省原中央苏区在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城乡、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设立广东原苏区绿色发展投资基金。由省政府和相关市政府共同出资引导,组织动员全省原中央苏区的金融机构和海内外企业等社会资本踊跃参与、投资入股,探索建立多元化、市场化、规范化的绿色发展投融资新机制。该基金设计总规模100亿元,将为梅州、河源、潮州、韶关四市13个原中央苏区县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领域提供项目服务和资金支持。
    ◎设立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和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产业基地。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中心设在世界客商中心,主要面向海内外有志创新创业的优秀青年,引进高技术项目、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进行初创型、萌芽型项目孵化。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产业基地设在梅州高新区,主要发挥承接项目落地、产业培育作用,深化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客属地区创新驱动发展。
    ◎举行经贸合作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围绕我省建设“一带一路”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对全省各地市、行业协会、商会社团、客商企业经贸合作项目进行签约,积极发展外贸新业态,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探索促进双向投资、推动贸易便利化、构建新型合作模式的新机制。
    ◎表彰客籍院士。对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外国院士称号的客籍院士授予叶剑英奖,激励客家儿女崇尚科学、献身科学,唤起客籍院士爱国爱乡的情缘,为国家为家乡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出谋献策、贡献才智。
    ◎举办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果展。牢牢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挥广东对外开放优势,展示近年来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要成果和精神风貌,加快构建具有更强竞争力和自主性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增强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激发海内外国家和地区、商会、协会、社团、企业等关注广东、支持广东、投资广东的热情。
    ◎举办梅州市第五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交易会。依托梅州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组织展览梅州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品,积极培育客家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客家文化与创意、科技、旅游、金融、贸易的深度融合,全方位展示梅州作为文化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举行梅州市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组织梅州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展现梅州的客乡风情、客家风采,促进客家文化艺术交流。

作者:记者 陈彬云  来源:本网站
相关文章

    中外新闻社·中外新闻网合作伙伴和友好机构:
  • 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
  • 土耳其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波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卢森堡大公国驻华大使馆
  • 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斯洛伐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巴基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毛里求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约旦哈希姆王国 驻华大使馆
  • 匈牙利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蒙古国驻华大使馆
  • 尼日利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阿曼苏丹国 驻华大使馆
  • 突尼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保加利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卡塔尔国驻华大使馆
  • 立陶宛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卢旺达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塞尔维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摩尔多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乌克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大使馆
  •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
  • 联合国附属机构北北合作组织
  • 联合国城市管理最佳范例指导委员会
  • 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
  • 以色列国家科技部
  • 中俄“友谊”科技园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奥运村
  • 莫桑比克奥林匹克委员会
  • 澳门奥林匹克委员会
  • 乌干达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 美国英德利有限公司
  • 台湾中华和平统一大同盟
  • 台湾中华文化交流协会
  • 菲律宾苏碧湾钻石娱乐公司
  • 西班牙华人联合会
  • 台湾中华经贸发展协会
  • 法国--广东协会
  • 法国蒙彼利埃政府投资部
  • 加拿大《今日中国·文汇报》
  • 英国曼彻斯特投资与开发部
  • 新加坡ATS电脑中心
  • 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
  • 俄罗斯“万”企业集团
  • 日本国际事业开发中心
  • 比利时瓦隆区贸易发展协会
  • 芬兰芬西门公司
  • 意大利欧洲华人报社
  • 加拿大圣约翰市市政府
  • 加拿大列治文市市政府
  • 加拿大列治文市教育局
  • 芬兰赫诺拉市市政府
  • 澳大利亚Prime Land Group公司
  •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 菲律宾商报
  • 印尼国际时报
  • 柬埔寨皇家慈善基金会
  • 柬埔寨王国商务部
  • 澳大利亚费尔法克斯传媒集团
  • 澳大利亚3AW 广播电台
  • 伊朗驻华使馆文化部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新闻文化部
  • 台湾台中市政府新闻局
  • 台湾新北市政府新闻局
  • (台湾)中国两岸文经交流协会
  • 澳大利亚宝活市政府
  • 阿富汗《阿富汗之声》通讯社
  • 伊朗报业集团—古都斯日报
  • 阿曼《和平》杂志社
  • 伊朗共和国通讯社
  • 坦桑尼亚《光明报》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全球品牌联盟总会
  • 希腊《中希时报》
  • 美国洛杉机《世界日报》
  • 加拿大多伦多《世界日报》
  • 菲律宾依罗戈斯时报
  • 美商国际集团》
  • 加拿大《星星生活周刊》
  • 加拿大《环球时报》
  • 加拿大加中贸易理事会
  • 日本女王汉方研究所
  • 加拿大大西洋商会
  • 美国《中美邮报》
  • 美国洛杉机《水星报》
  • 美国国际日报
  • 加拿大多伦多在线网
  • 美国纽约在线网
  • 台湾亚洲生活网
  • 芬兰《经济生活》杂志
  • 芬兰《妇女》杂志
  • 芬兰工业联合会
  • 瑞典日报社
  • 中外新闻网(www.zwxw.net)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外新闻网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中外新闻网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115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1153号
  •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9号华业国际B706室 電話: 010-82207159 传真:010-8220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