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市长张维国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接受中外新闻社记者部主任兼湖北首席代表李思远采访 |
(中外新闻网记者 李思远)2016年3月6日下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市长张维国连同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武汉市市长万勇、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共七位代表集中接受了海内外媒体的采访。
面对着63家海内外媒体的的记者,加之时间的局限性,张维国市长浅谈了十堰市如何做好“生态汉江”的保护与建设。
为了全面了解十堰市在“生态汉江”的建设中发挥出怎样的巨大效应,中外新闻社记者部主任兼湖北首席代表李思远特于2016年3月9日上午在位于北京国际饭店的湖北代表团,独家实地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市长张维国。
张维国介绍: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自古就与长江、黄河、淮河一道并称“江河淮汉”,流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在全长1577公里的汉江全段,涉及6省20多个地市共78个县,而在湖北省境内就长达871公里,其中十堰市达236公里。此外,境内全部水源流入汉江,因此十堰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对汉江流域的生态保护至关重要。
在记者问到如何理解生态长江建设和生态汉江建设的关系时?
张维国不假思索地表示:生态汉江是生态长江的核心支撑,同时也是生态中国的重要版图。所以,我认为没有生态汉江就没有生态长江。因此,建设生态长江必须首先建设生态汉江。
张维国继而表示:十堰市的全域国土面积共2.36万平方公里,均属汉江流域。因此,十堰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对汉江流域的生态保护至关重要。对此,湖北省委、省政府把“生态汉江”的建设列为省级战略,并着力推动成为国家战略,并要求我们十堰市切实把汉江生态经济带建好。
在谈到十堰市实施的具体措施时,张维国表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在灵魂深处牢固确立了保全域生态、保汉江水质是十堰的命根子,同时树立生存和发展资格的理念,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真正体现绿色决定生死。
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作为十堰市的发展定位和工作考核目标。
三是为保障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落实到位,创新机制体制提供了保障。此外,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第一主任和主任的环委会,组建了由15位院士和全国权威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专家构成的智囊机构,出台了环保一票否决和严格考核等一系列制度。
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突出生态建设主线,以“五城联创”为抓手组织展开。就是创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五是扎实以生态汉江建设为重点,扎扎实实开展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
当谈到十堰市对近乎于严苛措施的具体实施时,张维国侃侃而言:
“十二五”期间,十堰市共筹措资金超过百亿元,建设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和水土治理项目283个,涵盖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业点源治理、农业面源治理、库周生态隔离带、尾矿库治理、水环境能力检测、水土保持、入河排污口整治、重污染河道治理等十大领域,持续开展了向水污染、向垃圾污染、向大气污染三大宣战行动。
在汉江水污染防治方面,近年来,十堰市一共治理工业点源污染80个、关闭企业435家、迁建企业130家、治理排污口590个、铺设清污分流管网1200多公里、建设城乡污水处理厂94个;此外,还组建了263支“净化环境、保护水质”志愿者队伍,覆盖了全市12条直接入汉江的河流和137条支流,清除水体污泥560万立方米,拆除河道违法建筑128处,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此外,还做了大量而细致的退耕还林工作,均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面对着当前十堰市的蓝天白云及甘甜江水时,张维国感慨万千:近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350万十堰人民的一致努力下,我们通过污染治理、水土保护、生态修复及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工作的实施,终于拥有了如今蔚蓝的天空、满眼的绿带、农副产品的安全、以及汉江水的甘甜。
采访结束后,张维国诚挚邀请中外新闻社的记者到十堰市品尝甘甜的汉江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