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1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市长刘雪荣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北代表团驻地的新大都酒店,侃侃而谈地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刘雪荣介绍:地处大别山南麓革命老区的黄冈市,“十一五”时期的五年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730万黄冈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11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市长刘雪荣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北代表团驻地的新大都酒店,侃侃而谈地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刘雪荣介绍:地处大别山南麓革命老区的黄冈市,“十一五”时期的五年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730万黄冈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办成了一系列大事。五年来,黄冈市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市的GDP达到862.3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了14.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亿元,年均增长 24.3% 。此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9项指标也都实现了翻番。黄冈市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先进市、群众体育先进市和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50个单位或单项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黄冈因此被中央和涉外及省级媒体誉为“黄冈现象”。
是什么因素促使“黄冈现象”的诞生呢?对此,刘雪荣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着力”阐述。
一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黄冈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实际出发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做大总量、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五年来,黄冈市共建成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33个、乡镇工业集中区39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7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77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56家。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5.7亿元,年均增长27.6%。全市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15.5亿元增加到237亿元,年均增长15.5%。此外,黄冈市旅游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仅去年一年,全市共接待游客8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亿元。
二是着力加强基础建设,发展后劲全面增强。五年来,黄冈市通过深入开展“大干项目年”、“大干项目提升年”活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2005年以来,全市共完成投资2111.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7倍。仅交通建设投资就达244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0公里,居湖北省第二位,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在水利建设的工作中,共争取了国家和省级投资31.8亿元,先后完成了205.7公里长江干堤、60.2公里长江回水堤防整险加固工程,除险加固百万立方米以上病险水库106座,更新改造大型泵站16座。取得了2010年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此外,在能源建设、卫生防疫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与改善。
三是着力推动体制创新,改革成效明显凸现。“十一五”以来,随着黄冈市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建房规划和用地管理得到全面加强,共完成了土地流转326万亩、林地流转20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60万亩。与此同时,国企改制工作也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建立,金融体制改革正深入推进,各项贷款余额五年净增达247.5亿元。
四是着力推动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众所周知,黄冈市的教
育事业在湖北省独树一帜,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黄冈市委、市政府围绕打造黄冈教育品牌,优化教育布局,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实施农村初中改造、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合格学校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高考本科上线率全省领先,职业教育年招生人数达到4万人,高等教育实现全面的发展。此外,全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会福利事业、文化娱乐事业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回顾“十一五”,刘雪荣激情满怀,展望“十二五”,刘雪荣成竹在胸。他强调: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黄冈市未来五年的相关经济指标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力争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在“十一五”末基础上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