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毕生致力于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把祖国的统一放在首位,时刻牵系着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的收复与故土同胞的苦难。自革命之日始他就将恢复台湾作为革命的目标之一,临终时仍念念不忘废除与日本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台湾的回归。他将革命的组织根植于台湾,将三民主义播撒于台湾...
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毕生致力于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把祖国的统一放在首位,时刻牵系着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的收复与故土同胞的苦难。自革命之日始他就将恢复台湾作为革命的目标之一,临终时仍念念不忘废除与日本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台湾的回归。他将革命的组织根植于台湾,将三民主义播撒于台湾。他的革命生涯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1年11月30日,与台北国父纪念馆林国章主任之约,本刊记者一行等前往台北国父纪念馆采访,探索孙中山的台湾情结、孙中山在台湾的革命活动,及孙中山对台湾的影响作用,这不仅是对辛亥革命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而且对当今海峡两岸的统一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父纪念馆于民国53(1964年)年筹建,落成于民国61年5月,总面积35000平方米,为仿中国宫殿式建筑。当日上午十点,台北国父纪念馆林国章主任、于洁新闻官热情接待本刊记者一行,并陪同参观国父纪念馆。
走进念馆一楼大厅,我们很幸运地观看到三军仪队交接仪式,仪式庄严、神圣。正面是孙中山先生铜像,中山先生端坐沙发之上,左右有持枪卫兵护卫。铜像高 5.8米,台座上镌刻着孙文先生题写的《礼记•礼运》上孔子论述“大同”社会的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厅左右两边,是宽敞、明亮又气派的国父史迹展东室、西室,东室是以中山先生与中华民国为主题的展览室,西室则是以中山先生与台湾为主题,并有有关台湾历史的介绍。收藏有孙中山于民国13年(1924年)4月12日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简称为《建国大纲》,全文仅二十五条。
林国章主任、于洁新闻官把本刊记者带进会议厅,观看了15分钟的短片,然后向本刊总编辑韦燕赠送“中华民国 精彩100”专刊。
林国章主任介绍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孙中山先生首次到台,是在1900 年9月25日,化名吴仲,从日本神户搭“台南丸”经马关赴台。同行的有清藤幸七郎、宫崎寅藏、内田良平、平冈浩太郎、平山周、尾崎行昌等人。28日抵基隆进驻台北,与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及民政长官后藤新平会晤,并在台北新起町设立革命总司令部指挥所,在此策划惠州起义……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祖国大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对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产生了深刻影响。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先生就极为关注台湾同胞,在他的直接影响下,许多革命党人赴台宣扬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激励着台湾同胞的革命斗志,岛内再度掀起了反抗日本殖民者的浪潮。
孙中山先生率先提出“恢复台湾,巩固中华”与“速图中国之统一及解放”的主张,矢志不渝维护祖国统一,殚精竭虑谋求祖国统一,为了“力谋中国之统一”而不屈不挠奋斗终生。孙中山是最早将“收复台湾”付诸实际行动的人。他先后曾4次到台湾,对岛内民众影响甚大。孙中山及其同盟会的革命斗争不仅向台湾人民传播了崭新的思想观念,而且直接为台湾人民的革命斗争进行了组织上的准备;不仅从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岛内的革命形势,而且吸引了一批台湾同胞投身到大陆的革命中来,推动了祖国大陆革命事业的发展,为台湾回归祖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几十年光辉的革命生涯中,眼观五洲风雨,胸怀祖国命运,对宝岛台湾关切甚殷,深得爱国台胞的爱戴。